第二百六十五章

加入书签


    假装不知道四月份还残余着许多繁琐的未完成工作以及,将要面临一个忙碌无比的五月,我又,拉着箱子风风火火说走就走地出去游了。就像标题所说的啦,你知道我这次要说的要写的那个目的地,叫做丹东。

    想来这三天能来到这儿还真的是一场无心意外,起因是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被发起的问题“中国有哪些冷门的但很适合游玩的地方”,那会儿大半夜睡不着,在被窝里翻了很久答案,最后在一个不算很高票的回答里发现了丹东。辽宁离北京也不算太远,没怎么想就决定要来了。等到早上火车订票系统开放后,买了去丹东的票。一宿的硬座,头天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

    和爸妈报备去向,他们早就习惯了自己的女儿是这种会头脑发热四处乱跑的类型,所以也不阻拦什么了,只是叮嘱一两句“注意安全”“活着回来就好”。反正他们也知道我会把一切都处理妥了的。我和我爸妈达成一致过,“胡蝶应该是个男孩子才对的”。

    -列车-

    和aaron一起走的,走的那天下午北京气温飙升到了三十度,钻进火车里凉爽的冷气里后便趴着桌子开始沉睡。坐硬座早就习惯,所以也练就了在硬座上睡得安稳的本事。中途断断续续几次醒来的时候,aaron在和对面的姐姐畅谈经济法,我这个工科生没法插话,再次昏睡过去。

    再醒来是早上了,火车刚刚驶过凤凰城,车厢里所剩的乘客不多了。记得昨夜隔壁餐车还有一大群外国人在举杯畅饮高谈阔论,早上起来后只觉得四周都安静很多。准点到了丹东站。下车后马上办理了入住。

    一路上的颠簸劳顿把我折腾得有点无精打采。但是站在八楼的房间时,扑面而来的暑气又让我得以活了过来。

    (住在八楼的房间,透过大窗子可以看到下边的车流)

    丹东人命名街道的方式可真的太懒了,“七经路”,“八纬路”……或者区域的叫法也是简洁明了,火车站前就叫做“站前”,鸭绿江边就叫做“江边”。过马路的时候,a悄悄跟我说,“你看这个城市的交通指挥全靠吼的。”“哈哈哈哈……”

    不过呢,虽然这县城真的很小,但是我却意外地喜欢。不如说是适应,因为这个地方的市井烟火气息与南方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县城实在太相似了,连街道的地砖都一样,同样是时不时便拥堵起来的街道,还有那些坐在杂货店门口闲谈的市民。我越是在这个县城多行走一步,便更多地把它和我家联想到一块儿。实在是,亲切呐。

    在来丹东之前也曾尝试过在网上大肆搜索关于这个地方的旅行攻略,想着可以做个参考,但是不管我怎么找,我能找着的实在太少了。所以来这儿吃什么玩什么,完全靠自己稍微敏锐的眼光去发现。

    基本上是通过脚步去丈量了这个城市一大部分。

    嗯,总之是,怀揣着一颗很好奇的心,想要来好好打开这座城市。

    不管走到哪里,对我来说,吃东西永远是人生头等大事。来到一座新地标的终极目的就是解锁这儿的美食地图。丹东的好吃的忒多了,因靠近朝鲜,所以有很多的朝鲜餐韩餐,还有当下正值出海的季节,一大堆肥美的海鲜在餐桌上等着我们。

    在天津街头的网红小吃“焖子”,没在天津吃,反而在这儿吃了,理由是“这儿排队买的人不多,一定会很认真地做的”。果然,感受到了丹东街头小食摊的诚意。

    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钻进那些不起眼的巷子里找小食摊买吃的,试着去真正融入当地的市井口味也未尝是一件不好事呢。

    (街头的煎焖子真的一万个好吃!)

    一份焖子后,继续往前走。我俩在火车硬座上又饿又累,发誓来到这里一定要顿顿吃大的犒劳自己(就算不这样说我胡吃货也会每天吃很多。摊手)。

    第二餐是韩餐,我疯了一样地点了一大桌子的菜,烧猪肉拌饭,辣炒八爪鱼,红烧明太鱼,炸打糕,香煎豆腐……反正我俩风风火火地扫荡了餐桌,像两个难民被饿了十天一般。

    再一次在丹东人民做菜的质量上感受到了他们对待游客的诚意。明太鱼的个头快要赶上我的一只胳膊了,端上来的那一刻我便预见了要剩菜的结局。不过它们好味到,我嚷嚷着撑死了吃不下了,还要坚持把明太鱼给吃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