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节四近之臣来拜年,一仍旧贯仨杨辅-第3/3页

加入书签
    “太后!杨溥才智十足效忠皇朝,更也没得说,荣弟给太后说,杨溥幼年才智的事。”杨士奇为轻松闲聊氛围,和杨荣又坐回原座,冲杨荣笑说。

    “是啊!杨溥轶事效忠皇朝,且很有才干,10来岁时,精通诗对……”杨荣说起杨溥幼年事杨溥幼年,常妙语惊人。他父亲有一年,因一桩公案株连,被抓入县狱,亲友急无对策。杨溥便跑到县衙,去向县官求情。县官见年纪小的他,胆子却不小,口才很好。县官想试试他的才识,便出一副上联要他对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这是一拆合字联,把繁体的”圖”字拆成四个口字,又指明内外“口”字的关系。县官借此暗示,乃一县之宰,主管万民,一切由他做主。杨溥明白县官意思,当即对曰五人共伞,小人仗大人遮。下联对得确实巧妙。把繁体的“傘”字拆开,成5个“人”字,其中一个大“人”字遮着4个小“人”字,反映了5个“人”字之间的关系,既应对工整,又奉承了县官。县官听了十分地高兴,随即答应杨溥的请求,把他父亲释放了。孙太后一下觉得杨溥,和古代的司马迁(约前145-前90)和王充(27-约97)不相上下。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生于史学世家,“年十岁则诵古文”,稍长,师董仲舒读《春秋》,从孔安国习《尚书》,深得益。20岁负笈远游,考察山川,印证古事,为做史官修《史记》打下了良好基础。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幼即敏慧,6岁开蒙,8岁出于书馆,读《论语》《尚书》,每天背诵千余字。年十五被荐入京师的太学,师从名儒班超。因家贫无钱买书,常游洛阳书肆览读,一见辄能诵记,遂成为通晓百家之言的大学者。

    。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