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被抹去的痕迹-第2/3页

加入书签
    小肚鸡肠,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鲍帅嘀咕一句,打量起这间档案室。

    档案室占地两百多平米,里面是一排排两米多高的大柜子,目测至少得有六七十个,柜子上密密麻麻的放满文件盒,简直难以计数,只是扫过一眼,就立刻让人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我滴乖乖……”

    大伟望洋兴叹,却说出了鲍帅的心声。

    “得嘞,先看看那几年的档案在哪吧?”

    鲍帅叹了口气,准备开工。

    他们这次需要的主要是1975年至1978年的档案,这些档案存放在36至42号柜,单单档案盒就有六百多个,更别提里面的海量档案了。

    看到大伟一口气抱了十多个档案盒到查阅区,鲍帅苦笑着放下书包,从里面拿出了平板电脑。

    “咦,大伟你不用电脑吗?”

    见大伟没有做任何准备,直接打开档案盒看起了里面的文件,鲍帅诧异地问了一句。

    大伟一愣,反问道:“用电脑干啥?”

    “做笔记啊,或者遇到有用的材料就照照相片什么的。”

    大伟摇了摇头,笑道:“不用不用,我记性超好的,从来不做笔记。”

    鲍帅一想也是,各人有各人的工作方式,人家是老警察了,还需要自己这个半吊子临时工提醒么?

    鲍帅自嘲地笑了笑,也赶紧开始手头的工作。

    他打开档案盒,拿起里面的文件逐一查阅,尽可能快速地提取有用信息。

    这些档案实在太多太杂,往往标注着人事档案的文件盒,打开却是一堆发票,而标注着学术论文的档案盒,打开却是五花八门的文件。

    尽管变异之后,鲍帅的神经传导速度和大脑处理能力都大大加强,检索档案的速度是正常人好几倍,但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还是看得一阵无力。

    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几乎所有档案都过了保存期,还能健在就已经是人家重视档案工作的体现了,所以对着这些杂乱无章、分类不清的档案,鲍帅二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鲍帅的大脑飞速运转,飞速地查阅档案,直至看到两眼发绿,才堪堪看完了几个档案盒里的文件。他看了看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竟然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再看看旁边的大伟,那家伙竟然仰着头,翻着白眼睡起了大头觉,时不时的还咂咂嘴,发出一两阵半大不小的鼾声。

    大伟这家伙记性是不是超级棒不知道,但吹牛的功夫肯定是超级棒!

    鲍帅在心里无奈地吐槽,想着要是秦佳人在就好了,以她那种认真恬静的性子,恐怕就该轮到自己偷懒了。

    哎……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想起那个空谷幽兰般的恬静女孩,鲍帅的心里没来由地散发出一丝暖意,就算她像大伟一样在旁边打瞌睡,那美美的样子也挺养眼,说不定还能缓解疲劳?

    鲍帅不禁回忆起二人被困在管道里的旖旎一幕。

    雪白的皮肤,若隐若现的沟壑,还有任人欺负的模样,那“惊心动魄”的场面立刻让他情不自禁地吞了口口水,某个部位出现了觉醒的迹象。

    鲍帅一惊,连忙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袋里驱逐出去。

    “搞不好明天就一命呜呼了,还有心情想这些?”

    他自嘲地笑了笑,又从档案柜里抱回了一堆档案盒。

    说来也奇怪,当秦佳人的倩影从脑袋里消失之后,鲍帅的心里突然变得有几分沉重,那些乱七八糟的材料就变成了最好的发泄对象。

    不知道看了多久,鲍帅终于在一张泛黄的人事文件当中看到了感兴趣的信息。

    “为加强基因工程技术储备,提升学科理论水平,统一研究人员思想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经系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基因工程前瞻讨论小组,组长由梁丙隆教授担任,副组长由刘春红副教授担任,成员包括:讲师马援朝、李光明、陈昕,助教黄文革。”

    基因工程前瞻讨论小组……基因工程课题组?成员一共六个人,跟第一张照片上的合影人数也对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