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〇章 这是要闹哪样?-第2/3页

加入书签
  反正吹牛不上税,沈溪说这些已经不单纯是为了让阿武禄相信,而是为了振奋手底下这些将士的军心士气。

  沈溪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后续援兵是否会到来,而是怕城塞中的兵马未战先怯。

  沈溪可不会相信鞑靼人会让出一条路让自己率军回居庸关,即便是真的,他也不能这么做,因为这等于是在违背朝廷旨意而私自释放战俘,等于是跟鞑靼人勾连妥协,沈溪本来因为贻误军机、畏缩不前被人参劾,他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

  现在已经不单纯是为自己性命考虑,还要为沈家满门着想。沈溪是死过一次的人,他来到这世界本就是一场造化,对于生死没看得太重,只是他觉得,若是能留条命回去跟妻儿团聚,总好过横死在战场上。

  之前沈溪尚在据理力争,转眼间就开始说起空话和套话。

  以阿武禄的智慧,对于沈溪说的有什么兵马在居庸关集结之事,压根儿就不采信,至于千千万万将士将草原踏平,她更是嗤之以鼻。

  你们明朝那么能耐,能被我们打得满地找牙?

  你们泱泱华夏既然人那么多,那么几百年前怎么会被我们蒙古人占据中原,改朝换代?

  阿武禄道:“妾身姑且相信沈大人的言辞,但绝不会答应沈大人开出的条件。既然不能谈拢,妾身决定先行告辞!”

  在阿武禄原来的设想中,既然来到明军大营,一定要赖在这儿不走,但她在见到沈溪后又改变主意了,因为她隐隐觉得自己落入了沈溪的圈套,生怕进了狼窝出不去,所以干脆提出告辞。

  沈溪皱起了眉头:“使节尚未与我方谈妥条件,要往何处去?”

  阿武禄更加确定沈溪不会轻易放她走,当即据理力争:“妾身乃是使节,如今两军交战于城下,自然是先出城回营,若沈大人顿悟,可随时派人前往城塞之外,与妾身再行商议!”

  沈溪未置可否,张永连忙插嘴:“这位阿……夫人,您暂且留下来,今日之事可以再商议!”

  汉人中既有骨头硬的,也有卑躬屈膝的,如今土木堡里就是软骨头占据大多数,张永正是其中一员,因为他是个无依无靠的老太监,除了一条命什么都没有,所以越发地惜命。

  张永浑然忘记之前跟阿武禄如同泼妇一般对骂,这会儿他想的是,这位是能赐给他生命的姑奶奶,被姑奶奶骂上两句就乖乖听着,权当孝敬老人。

  在场那些指挥,此时也都急切地看向沈溪,希望沈溪能跟阿武禄继续商谈交换战俘,条件可以适当放宽点。

  阿武禄颇为得意,她看出来了,城里除了沈溪外其余人都很怕死,这说明一个问题,沈溪描述的集结在居庸关的援军根本就不存在,即便沈溪不同意,沈溪军中的人也会逼迫沈溪同意。

  当下,她笑眯眯地问道:“沈大人,到底是可以商议,还是不可?”

  沈溪笑了笑,道:“商议也可,来日再说,来人,送阿禄夫人出城!”

  “不行!”

  这次张永直接阻挠沈溪下达军令,态度强硬,“大人,即便这位阿禄夫人开出的条件您不满意,但目前鞑靼人正在围城,绝对不能送她走,否则城中防备情况不是会被她泄露出去吗?城塞内的安危,谁来保障?”

  沈溪真想骂人,以为我说土木堡内有五万人马,鞑靼人就真信有这么多?

  如果鞑靼人信以为真的话,就不会只派五千骑兵过来围城,我堂堂沈溪,以五千步兵打五千骑兵或许不行,但五万步兵打五千骑兵,胜算还是颇高的,无非就是充分利用地形,减少鞑靼人骑兵骑射和冲锋的优势。

  再说这城中防备,已经破烂到这般地步,被鞑靼斥候抓走的逃兵估计早就把城里的情况泄露得无比彻底,还想隐瞒,纯属自欺欺人。

  沈溪朗声道:“明人不做暗事,本官信奉战场上光明正大交战。虽然被阿禄夫人见识到城中的戒备情况,也不必太过紧张,只管让她出城,我倒要看看狄夷是否拥有强攻城塞的实力和勇气!”

  阿武禄满腹疑惑,暗自琢磨:“沈溪究竟是想让我走,还是要让我留下来?不行,我留在城中始终危险,不如先出城,回营后找人送信给国师和大汗,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再有什么事,我能随时进土木堡跟沈溪斡旋。若能有机会生擒或者斩杀沈溪,便是大功一件,有利于巩固我在汗宫中的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