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海东青 十

加入书签


    归途总是让人觉得不同,情况也分为两种,一般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回归的状态有所不同,挣钱的好像我和二娃子,洋溢着幸福的荡漾,一副势必要在KtV吃美妙果盘不限量的气势,人骚包不好,另外一种就是奋斗一整年分逼没剩下的人,兜里揣的只够返乡路费和过年年货的,过年时节给晚辈压岁钱都不敢多发的那种,苦哈哈的在外风餐露宿一整年的时间,没能体面的回家,只能来年在战。古代生活远远不能和现代相比,古代在家种地都能死于非命,远走他乡还能一夜暴富的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就像发娃子,一个人出来的话,死在崖边尸体被分解了都没人知道,一个人在外面危险系数翻倍,即使俩人还要同心同德,一个人起了歪心思,捆绑的可都是生命,发财的路子有,可也不能人人都有机会,关外到处是宝贝,可有几个人能过得来这关外呢,想豁出命去换钱也要有门道,之前就过,普通百姓一辈子都离不开居住地的三百里以外,如今看来还是大了,估计普通百姓离不开居住地百里之外,人就被框架在方圆百里内,真的谁当皇帝对于老百姓并不重要,县太爷才是老百姓的大官,七品的县令五品九品的吏才是关乎生命的官,百姓惧怕县官要高于惧怕一品大员,一品大员在牛逼也不能直接定百姓的生与死,可七品的县令就可以,缺的县令就能霍霍一县百姓,影视剧都在丑化县令这个职位,貌似县令没一个好人 清朝的当官制度还是挺有趣的,一般都是通过科考为国家效力,除了状元、榜眼、探花会火箭提升委以重任,其他人通过科举入誓都需要从基层干部做起,这县令就是第一个上任的职位,读书人刚入职,若是贫苦出身定会造福一方百姓,给自己赢得功绩 履历上加上一笔,方便日后飞黄腾达谋取更好的职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廉尚且如此有利可图,按章办事造福一方的不在少数,最可恨就是世家做官、买官入誓家伙,当官就是敛财的工具,根本不在乎升迁,只想偏安一隅全力搞钱,在搭配一个满肚子坏水的师爷狼狈为奸,这一县几万百信就水深火热了。

    像我和二娃子这种多少就是主角光环的照耀,普通人可办不到。

    一路高歌我们几日颠簸,顺利到达兴凯湖鱼村,住必须是上次大爷家,才不外漏我嘱咐二娃子,对外就弄零珠子,那边啥也没有,阔别快俩月,大叔看我带着伤回来,估计我俩是因为受伤了中断了淘宝事业,才折返回来的,大叔见我俩都带伤回来的,也没多问,八成是在想两个不知死活的年轻人吃亏了吧。可大叔看见驴子上的海东青,竖起了大拇指,夸赞我俩的勇气和魄力,大叔绕着海东青端详了好久,这东西只有大叔时候见过,大叔也知道这东西出手我俩就发达了,也放弃了之前的想法了,大叔依旧很热情,让我俩多住几日,走了三十几里路给我俩请来了郎中,我伤势平稳,养好骨头就行了,阆中一节长歪了,突出来一块,让我以后用力气也格外心点,在碰到还容易伤,我问题不大,躺着养着就行,二娃子惨零,肚皮胸前都让海东青抓的伤痕累累,有几条口子很深,已经化脓了,在不医治就麻烦了,还好大叔没耽搁,请来了郎中,大婶化身大厨,开湖第一茬鱼货很丰富,都是我们叫不上名字的鱼,换样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我们看不见大叔大婶卖鱼,每次下江也就留几条大鱼吃,其他的也不留着,大叔**月份大量补鱼,晒鱼干、坐咸鱼等入了冬就有商人上门收了,一年的收入全靠秋几个季节,平时捕鱼就为了吃,可吃了一辈子鱼,早都吃够了,我和二娃子在江边也经常吃鱼,没有吃够的时候,我和二娃子做法相当简单暴力,铁锅、江水、新鲜鱼放一把盐就开造,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东西了。现代无论怎么加工我都觉得差零意思,古代的盐自带鲜味,没有科技与狠活的加持也不输给现代的做法。

    一传十 十传百,大叔逢人就海东青,几十里外的人都赶来瞧热闹,这几日我和二娃子享受着英雄的荣光一样,我发挥了特长,开始讲述一段离奇的故事,什么神仙助力,什么赐良机,郭德纲附体,主打就是离奇,咱不能平平淡淡的,要是平平淡淡就能获取,会有更多人前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