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采访】

加入书签


*

【粉点儿捐款热线******”】

*

下午刚上班,在院办李主任陪同下,温暖福利院来了两个胖胖的中年人。

他们采集了关于首次发现人地点,见证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做的什么手术,手术预后。发现孩子时的包裹,留下的书信。有没有其他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留下,等等信息。

任倩倩在第一时间就知道郑秀秀捡了个孩子,以新闻工作者灵敏的触角,她感知这是一个绝好的新闻点。

她和郭荣达一拍即合,立即赶到儿科病房。值班护士告诉两位记者,患儿已转外科。

本来任倩倩想找老爸任玉贤谈谈,先发个新闻稿件,抢下第一手新闻资料,郭大记者却说,做跟踪报道,这样可以做系列。

何况,这应该是第二次听到郑秀秀的名字了吧。看看这个温温和和的小****,又搞出什么大动作。

继上次“点名输液”,六一儿童节那天采访了她以后,郑秀秀又一次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两位记者一合计,等孩子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再采访吧,两人就去忙别的了。

没想到他们追踪报道的那个抢劫伤人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忙,中午饭都没顾上吃。一直到下午两点,两人精疲力竭的来到绿杨拉面馆,想吃完饭,喘口气后,立即到鸢城医院普外科病房。

喝着餐馆为顾客准备的淡淡的菊花茶水,看着餐馆的大众电视,享受一份静谧的安逸。

电视画面上是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箱,里面是一个小小婴孩,鼻子里插着管子,旁边是氧气流量表,心电监护仪。

女播音员清晰的嗓音响起:“据本台记者王俊现场报道,孩子是早产儿,刚刚出生四天。那么弱小的生命,是最需要父母亲呵护的时候,而今却遭遗弃。这是孩子的不幸,父母的无情,社会的悲哀。

我们鄙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孩子父母看到报道后,尽快与我们联系,还无辜的孩子一个家

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奉献一点爱心,帮助这个目前还是无父无母的孩子。

我们将追踪报道孤儿粉点儿近况。目前,孩子住在鸢城医院,情况良好。

粉点儿捐款热线******”

郭荣达大记者和任倩倩小记者,像两只泄了气的皮球,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任记者问:“郭老师,我们现在还去采访吗?”

郭记者一咬牙说:“去,各家媒体报道的角度不同。我们从另一侧面给弃婴事件来一个全新报道。有他们电台在前面给我们开路,说不定报纸的销量会更好呢。倩倩你仔细听了吗,刚才他们没说孩子有什么病,做的什么手术,这就说明有新闻资料可挖。”

两人商谈着这次采访的注意事项,赶紧吃完饭,又信心满满的来到了普外科病房。

打听着来到重症监护室门前,却发现门上贴着谢绝参观,料想就是郑秀秀在里面也不会接受采访,得另想办法。

正是下午探视时间,十二楼大厅里不时看到家属挽着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在散步。

于副护士长在护士站坐班处理医嘱,任倩倩上前笑嘻嘻的叫她:“于阿姨,您好。”

于副护士长说:“你是……?”

“我是儿科主任任玉贤的女儿任倩倩呀。怎么,于阿姨您不认识我了?”任倩倩热情的和于副护士长打着招呼。

“哎呀,你是倩倩,这女大十八变,我都没认出来。你来这里有事吗?”于副护士长笑着说。

“是这样,我现在《鸢城医学报》实习,这是我的带教老师郭荣达记者。”任倩倩很学生。

“于副护士长您好,初次见面,我是郭荣达。”郭记者很客气。

于副护士长平时就特别喜欢小姑娘文静的学生气,欣赏文质彬彬的****的稳重。

她用赞赏的眼光看着眼前的两人:“倩倩,是不是要于阿姨帮什么忙啊,小嘴这么甜。”

“嘿嘿,于阿姨,让您猜着了。我这不是准备毕业论文吗。您知道我是学新闻的,如果实习期间出不了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我可能毕不了业。于阿姨,您得帮帮我了,而且这个忙只有您能帮了。”任倩倩很诚恳。

于副护士长满足的笑了:“说吧,我尽力。不过,我可是能力有限。”

“太好了,先谢谢于阿姨。我们想采访郑秀秀,看看她捡的那个孩子。”任倩倩高兴的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