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白衣情结】

加入书签


*

【漫漫护理路,吾将从头始,,,,,,,】

*

郑秀秀的姥姥郝莲花,最早是鸢城医院外科病房的老护士长,现在已经退休回家种花养鱼颐养天年,陶冶情操。

郑秀秀小时候,每次妈妈和她看姥姥时,最愿意拱到姥姥怀里,搂着姥姥脖子撒娇。

记忆里,姥姥身上永远有一股淡淡的药香味。秀秀问姥姥,她总是说,这是医院味。于是,秀秀小小的心里,就印上了医院的烙印。

后来有一次,秀秀伤着手指了。妈妈处理的伤口,不知怎么回事,就感染化脓了,秀秀痛得晚上哭。姥姥老远的赶来,轻轻扯开包扎,秀秀的小手指都肿了。姥姥心痛的把秀秀搂在怀里,一点一点润湿粘在伤口上的纱布,轻轻的揭下来。消毒,上药,包扎,手轻的像片鹅毛,秀秀一点也不痛。

换完药秀秀问:“姥姥,为什么你给我换药不痛,医院里的护士阿姨给我换药就很痛很痛?”

姥姥抱着秀秀笑呵呵的:“姥姥心里痛着秀秀,换药时,就像伺弄姥姥自己的手指一样,小秀秀就不痛了。”

那年,报考专业学校时,秀秀就报了姥姥曾经上过的鸢城护理学院。

节假日,秀秀到姥姥家的次数比回妈妈家的次数还多,气的妈妈说她隔心了。秀秀一撇小嘴:“自己妈妈的醋也吃。”

姥姥看着自己闺女外甥斗嘴笑说:“秀秀喜欢护理专业,在我这里也可以教教她,你忙你的吧。”

秀秀的三针技术可是姥姥手把手的教出来的。所谓三针技术,即静脉针,肌肉针,皮内、皮下针。姥姥技术精湛,炉火纯青。

那时,秀秀刚上小学三年级,姥姥自己在家打静脉针,小姑娘看着新鲜,一心要学,于是姥姥开始教她。

刚开始时一学就会了,什么选择静脉时,一定要直,顺畅,无瘢痕,周围皮肤状况良好,不在大骨节突出处,好固定等等。但这静脉针的熟练程度,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针两针是不可能打好的。

秀秀感到很有把握的血管,结果一针下去,不是走针,针头没有进到血管里,就是穿针,针头进到血管里后又穿出血管。或者出现其它状况,反正是不能保证顺利输液。

头一回,秀秀在姥姥指导下还打了三次才打上,出了一身汗,打完后,紧张的手一个劲哆嗦。

第一针,秀秀学着姥姥的样子,绷紧皮肤,先将针头扎进皮下,然后寻血管走向进针。然而针梗全进皮下后,还没见回血,说明头皮针并没有进入血管,心里就着慌。

姥姥说,别慌别慌,针头退到皮下别出来,再找一次血管。

秀秀在姥姥指导下,左手轻轻绷紧皮肤,右手再次进针。这次,她把针头向左别了一点,再次顺着血管方向扎。她明明看到针头前面就是血管了,针头应该进去了,唉,还是没有回血。

秀秀头上出汗,手上出汗:“姥姥,太难了,我不扎了。”

姥姥说:“没事,慢慢来。把针拔出来,重新扎止血带,再来一次。”

所谓止血带,就是一条黄色橡胶管,弹力十足,可以扎在手腕或者脚腕,暂时阻断血液流动,使局部静脉血管充盈,利于头皮针穿刺。

秀秀在姥姥鼓励下,拔出针,松开止血带,把姥姥的手活动了一下,扎上止血带,重新开始。

第二针,秀秀还是在姥姥指导下,选择了一个离血管近一点的进针点。左手绷紧皮肤,拇,食,中三指捏着针柄。右手腕一用力,针头直接向血管壁一沉,扎入皮下进入血管。

秀秀眼角看到回血,紧张的叫道:“姥姥,快快,回血了。”

姥姥也高兴:“好好,秀秀别紧张,先松止血带,再放开输液夹。”

秀秀在姥姥指导下紧张的动作着。固定时,粘贴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时还算顺利。第二条胶布要交叉固定针尾使其不易摆动,目的还是防止针头穿出血管外。

秀秀出汗的小手紧张的一抬输液针尾部,针体滑动,前面针头一歪,穿出了血管壁,顿时,穿刺处鼓起了一个大包。

“鼓针了,鼓针了。姥姥,怎么办啊?我好不容易扎上,又不行了。”秀秀的小手紧张的捏着胶布的两头,一动不敢动的保持着刚才的姿势,眼看着的穿刺处的皮下积液和出血鼓起的大包越来越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