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生产运动

加入书签


    新任的延绥总兵姓张,从宣府调过来的。张家也是延绥镇本地将门,这次也有一个娘子嫁到姜家,跟姜骧也算是姻亲了。

    张家从官职上来,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跟尤家差不多,都是一门三总兵的存在。不过由于具体任职的时间和地方,错过了很多历史大事,在明末的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存在福起码姜骧的“宿慧”里,是没啥印象的。

    这位张总兵,总体上是个中庸之人,有些得过且过。虽然一来就感受到了姜家已经掌控了局面,但因为是自家舅子,且礼数周全,恭敬有加,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最大的动作,只是从6000兵马里,抽调了500骑兵,500步兵,成立自己的亲卫营,任命了自己的亲信为将。这是应有之意,无伤大雅。

    虎大威、猛如虎两位哼哈二将,已经算是姜骧的麾下,张总兵也并没有要回来的意思。

    实话,他年岁已高,虽然出身延绥镇,但其实根基已不在这里。3万饶军饷在他手里,这就足够了。下面的事情,乃至战事,有姜骧这个舅子去打理,再好不过。他看得很明白,自己没多少年好混了,如今的身体,真上战场,可能一仗就要嗝屁。

    而姜骧年方20岁!如日中啊!又是自家舅子,未来张家,还要多多依仗人家才是真的。

    所以,姜骧竟然意外地迎来一位甩手掌柜。这下再不怕掣肘,放心大胆地开展起早已计划好的延绥镇大生产运动。

    首先,是畜牧业。战马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是个人都明白。而牛羊也是重要的物资,不仅是肉食的主要来源,皮毛、骨头等也都是重要资源。

    比方讲,牛角是做弓的材料,而牛筋是做弓弦的材料。牛皮就不用了,制甲、制战鼓、水袋……大量军需品都用得上。而羊皮则是最好的制作皮衣的材料。冰河期的大明北方,没有比羊皮袄子更好的御寒之物,而姜骧的部队,可不止一个袄子,皮帽、手套、皮裤、靴子……那是全套!

    而且,这些东西可不仅仅是军用,投放民间也是大有市场的。实际上,姜骧某位妾负责的横山制衣厂,早就已经成为了横山的财源之一。不仅如此,也是横山大姑娘媳妇儿,乃至大妈、奶奶们,最大的就业去处。

    横山出产的皮衣系列,已经远销到了山西。其中最大的经销商,就是乔家。实际上,乔家已经在榆林设置了永久办事处,这也是为什么乔家也掺合到了姜骧纳妾的事儿里的原因。

    而乔家从榆林买走了皮货、腊肉等土特产,回头就给运回了布匹、绸缎等延绥镇没有的东西,实际上在经济上,姜家跟乔家,已经捆绑得很紧密。

    原本横山懂畜牧的人是不多的,尽管种了很多苜蓿,但也就是个放养的态度,承载个几千匹战马还凑合。而现在是数万战马,还有大堆的牛羊,杀都杀不过来,即便把所有河滩全铺满了苜蓿,那也养不活!

    不过这个问题,随着哼哈二将的归顺和5000土默特俘虏的到来,而迎刃而解。

    哼哈二将,带着骑兵和俘虏,直接拉到草原上放牧。从鄂尔多斯到呼和浩特,已经没有了可以威胁到横山军的力量。最大的骑兵集群,就是从府库退走的那几千骑,已经早早撤退,回呼和浩特参与土默特汗位的争夺去了。

    由两个蒙古出身的将领去领导这些生的牧民,再好不过。5000牧民并没有全部都重操旧业,畜牧业用不了那么多,几千骑兵放牧的同时,也方便训练。而其他俘虏也是壮劳力,现在横山大生产,到处都需要人,用得上的地方多着呢。

    入冬以前,也就还能再吃一拨,然后就得回横山窝着过冬。所以,这一轮也是大规模囤积牧草之旅。所过之处,草原都给薅秃噜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