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扩军

加入书签


    腊月里,姜骧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子嗣的诞生。

    高氏顺利产下一子,姜骧为其取名姜荣斌,意为寄望长子文武双全。并就此定下自己这一支姜氏“荣宗庭,耀延绥,保社稷,镇河山”的十二字辈份。

    “叮,恭喜宿主诞生第一个子嗣!此次系统奖励触发暴击!请查收”

    暴击?!这感情好啊!赶紧看看,心神一扫系统空间,额滴神!这是什么?!大宋神臂弩1000张!这玩意儿,射程几百步,堪比西班牙重型火神枪,可是冷兵器时代的远程武器巅峰之作!即便是原本时空的21世纪,都没有能够完整复原。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从某种角度来,这玩意儿比火枪火炮都好使!想想1000张这玩意儿隐藏起来,关键时刻对敌人能造成的打击……姜骧感觉浑身鲜血都在沸腾!

    长子的出生使得姜家的春节尤为喜庆。过完年,就是启五年了,三弟姜瑄也16岁了,可以从军了。该打点的,姜让和姜骧已经都打点好了,基本确定年后就去定边县,起步也是把总。

    去定边是姜骧决策的,盯上那里,原因只有一个:盐池。是的,定边县往北,有个规模不的盐湖,也叫盐池。晒也好,煮也罢,终归是能产盐的。盐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可以,很多时候,盐比银子都好使,也是历代朝廷严控的物资之一。但历代也从来不缺为了这玩意儿铤而走险的,历朝历代贩私盐的,那最后都是造反的猛人。唐代的王仙芝、黄巢,元末的张士诚,那都是着名的蠢中人。

    而定边这个盐池,更是中原朝廷和塞外民族反复争夺的所在。围绕这个盐池发动的大战争不计其数。虽然现在控制盐池还不太可能,但早点解除,待下大乱时机成熟,直接武力控制也就顺理成章。这种重要物资,哪怕是到了民国,都是四川军阀的力量源泉。姜骧自然是不会放过。

    启五年终于来了,开春以来,一直滴雨未落。而且不是陕西的事儿,是整个北方,包括黄河流域,统统的不见降雨。眼看着今年半个国家大旱就要变成现实了。明末的超级流民潮也就近在眼前。

    鉴于此,姜骧果断决定:扩军!当然这是私下进行的。白了,这就是姜骧的私人军队!乱世未至,姜骧是断然不敢明目张胆扩军的,这形同造反。但乱世既然已经到来,那还管那么多干什么?被数不清的流民淹没的时候,朝廷的规矩救不了你,你只会后悔没有早点扩充自己的武力以自保!

    以招收家丁的名义,整个延绥镇,姜骧的姻亲们都行动了起来。每个地方都传出了消息,流民想要活路,就进横山,横山姜大善人那里需要人开垦山地种田,只要肯吃苦就能活下去!消息一出,整个延绥镇的流民都从四面八方开始向横山挺进。消息甚至传到了周边的府县,不少活不下去的流民开始拖家带口往延绥镇进军。

    这个时间节点,大规模流民潮还未发生,但聚沙成塔,短短几个月,也有数万流民进了横山。横山的人口开始暴增,由一个原本仅有3万人口的边陲镇,一跃成为了拥有十多万人口的“大地方”。

    好在姜骧准备充分,所有流民安置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首先是粮食,这个姜骧是不慌的,系统出品的种子果然非同凡响,根本不是这个世界原产地的种子可以比拟。收获的时候,姜骧一看就明白,那产量和个头,明显就是原本时空育种优化了无数次后的品种。为了方便保存,大量的土豆、玉米、红薯被晒干制成土豆粉、玉米面、红薯粉,然后袋装封存进仓库。不夸张地讲,横山的粮仓可能是延绥镇之最,比官仓都要大。这些粮食将支撑到横山下一次大丰收的到来。

    其次是房子,这个横山也早有准备。由暴击出了水泥技术的姚姓妾负责,建立了横山建筑局,开窑烧砖,烧水泥,建房子。没什么讲究,就是大平顶的大仓库样式,能住人就行,顶上还可以晒粮。这种大平顶仓库建筑也成为了然的横山组织形式,住在同一屋檐下的若干户流民,然形成一个生产队,所在的山头,就成为生产队的开垦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