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五十年代农家生活(4)

加入书签


    最近某人魔障般的研究制药, 有浪费也有成效,养生丸给做出来不少,孟红梅还添加两种星际的变异药材在里面, 这个星球绝对不会有的东西。加成的养生丸比红梅用别的药材做的养生丸效果要好很多。身体羸弱的人还不能直接吃, 只有把身体调理的稍稍好些以后才能吃。

    西京是昔日皇城,城内的古建筑保存的也比别的城市更好,高大的城墙依然屹立。

    孟家一家人抵达西京,下火车以后一家人直接住到军区的招待所, 他们的到来,军区很多人也知道, 大家纷纷来拜访老太太, 她不是因为丈夫和儿子的成绩而受到他人尊重的,是因为她也浴血奋战过, 也曾经立下过很多的战功。她也曾是游走在刀尖上的英雄。

    太平村

    一场大雨,太平村的温度更低, 村里的公共晒场上聚集很多村民, 大家都在一起闲聊天,有人就说了, “今年宋有福和孟新民家里绝对是大丰收,晒干后称过一亩田产680斤, 好家伙, 晚稻可能少一点, 不过四百斤怎么着也有吧, 上交任务后还有很多, 能吃两年。”

    “唉,我当初还笑他们两家来着,现在打脸咯,我家有水田,我已经换了一些种子。明年试试。”

    “试个鬼,外边都在搞合作社,什么公私合营,以后都是集体的,种什么都是村里管的,咱们这儿估计到了年底就要动起来。”

    “这样啊,我不是白换了粮种。”

    “不会白换的,有水田,村长他们肯定明年会种稻谷,到时候和村里换别的粮食就行。”

    “……”

    一群村民聊天,没有一会儿看见走来一群人,一直到他们身边才停下,下来一位中年的军人(孟广元),直接走到大家面前,拿出一包烟,递给边上的三位男人:“同志,我想打听一下你们村的孟新民家住在哪儿?”

    孟广元没有来过太平村孟新民家里,当初也是因为特殊情况把孩子交给孟新民寄养的,孟新民告诉他们夫妻,老家在太平山下的太平村,二十一年,一些记忆早已淡忘。

    接过烟道声谢,手里拿着洋瓷缸男人,瞅一眼孟广元:“你是谁?找他家干嘛?”

    神情比较戒备,太平村的人在某一点上是很团结的,自己村里的人之间可以内讧,但是不允许外人进来捣乱,还有村里有啥好宝贝是不会到外边去说的,娶进来的女人,进到太平村大第一课就是安全课,不许为了娘家泄密太平村的事情,绝对的不允许,一但查证,要么离婚让女的回家,要么全村排挤你一家人,以后在太平村想过的舒服,没门儿。以前就有过这样的情况,后来还不是被太平村的人排挤出去了。几十年再也没有见到他们一家人回来过。

    孟广元大概知道人家是防备自己几人,“同志,别误会,我是他家的亲戚,而且我是军人,不会做什么坏事的。”

    “亲戚,那就好。我带你们过去,说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是哪家?”

    “谢谢你同志。”

    “谢啥,一点小事有啥好谢的。”

    拿洋瓷缸子的男人走在前面,孟广元背着东西,还拎一大包和他一起,何玉琴和孟梦扶住老太太,三位小伙子大包小包的跟在后面,村里的人也都跟着,送他们来的军车到了谷口就返程回到军区。

    几位年轻人一边走一边观察村里的环境,没有茅草屋,都是土砖屋,只是屋顶大部分是茅草,偶尔还有一两座青砖屋子,村里的常用路面也是比较宽敞的,还有就是风景真好,可以说是住在景区的村子。

    来往的行人穿的差但是精神面貌不错,看来这个村子里面的人都过得不是很差。

    太平村的村名对的起太平二字,解放初划成分的时候,村长宋有才还真的有才,猜到成分很重要,提前给村里开会,一致对外统一口径,村里都是穷人,就是有一两家条件还好的人家,住着青砖瓦房,也被村里人说成了,是因为儿媳家的要求,为了盖房子拉了老多饥荒,到现在还没有还完,村里交通不便,都是穷人,没有啥值钱的物件,但凡看的过去的家具和物件都被大家藏了起来,地窖还有附近的山洞,都是藏东西好出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