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谋士徐庶已死,种田徐庶当立

加入书签


    很快,徐庶被请回来。

    真的是被“请”回来。

    绳索、镣铐加身,十几名披坚执锐的士兵押送。

    还有张飞亲自坐镇。

    别徐庶了,即便吕布在世,也要再来一次白门楼。

    张飞咧嘴大笑:“秦先生,某将军师请回来了。”

    “三弟不可无礼。”

    刘备呵斥张飞一句,快步上前就要给徐庶松绑。

    “玄德公且慢。”

    秦操出声叫住刘备,“翼德知我心意,这次做得很好。”

    得到赞许,张飞得意咧嘴无声大笑,露出一口白牙。

    还是某更懂秦先生。

    大哥你完全不懂啊!

    刘备脚步顿住,转而安抚徐庶:“原来如此,军师此举必有深意,还望元直切勿动怒。”

    “唉~”

    徐庶叹了口气,“秦先生心意在下知晓,岂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下去意已决。”

    话完,书房安静下来。

    刘备、张飞等人望向秦操。

    期待他能动徐庶。

    秦操从书架抽出一卷竹简,微微一笑,“在下近日闭门读书,除兵书外,又研读郑玄所作《论语注》,有一些收获。”

    汉末或者郑玄之前,《论语》还不是后世的版本。

    经历焚书“坑儒”后,后人从孔子住宅夹壁中获得《古论语》二十一篇。

    鲁人口口相传《鲁论语》二十篇,齐人相传《齐论语》二十二篇。

    西汉末年,张禹综合以上三种《论语》,作《张侯论》。

    最后郑玄作《论语注》。

    也就是后世读到的《论语》最初版本。

    换句话,焚书“坑儒”后,郑玄作《论语注》前,就算家世显赫,《论语》也很难读全。

    不得不,诸葛亮很厉害。

    连郑玄的大作都能弄到。

    徐庶寒门出身,闻言立时打起精神,“愿闻其详。”

    秦操一手持书卷,轻轻敲打手心。

    清脆的响声在书房回荡。

    突然,响声戛然而止。

    “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能强加于人。

    反之,又该如何?”

    秦操将问题抛给徐庶。

    以徐庶心智,瞬间领会秦操意图。

    反过来,就是想做的事,可以强加于人。

    真是……岂有此理!

    徐庶直接反驳,“先生之言乃诡辩也,后面还有句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在下不敢苟同先生。”

    “无妨,”秦操风轻云淡,“或许是我未读到这句,先生无须苟同。

    孔明,俘虏的规矩。”

    徐庶脸色一变。

    这就成俘虏了?

    诸葛亮接过话茬,轻轻摇着黑色羽扇,开始介绍规矩:

    “博望坡一场大火,收降卒两万余人,亮一番整顿,收编一万降卒,余下的或是亲眷在北方,或是顽固不化者。

    子御建议,让他们去种田,称之为劳动改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