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废除匠户制度和大明皇家技术院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时间,启皇帝依然专心带着教导营训练,过一段时间就回到现代世界跟艾薇儿和丽团聚,日子过得紧张又甜蜜。

    至于朝廷政务,除了惯例的三一朝外,都是由内阁带着六部负责处理,在朝廷官员的眼中,启皇帝仿佛甩手掌柜一般,对顾秉谦、朱延禧等阁老的信任似乎有点过了,难道皇帝又要象以前一样不务正业了?

    这种状态其实是文官们最喜欢的,皇帝只管大事,具体的政务由他们管理和实施,手中掌握的权力自然重了。

    已经有御史在讨论皇帝是不是受晾家思想影响,要搞什么无为而治,有几个性格冲动的找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黄克瓒,向这位黄老大人提出建议,请黄老大人上奏疏,恳请皇帝继续象以前一样勤政。

    有点头脑的官员都清楚,大明能有现在这个良好局面,都是皇帝勤政以后一力改善的,这朝政好不容易踏上正轨了,皇帝可不能糊涂啊,大好局面可不能因为懈怠而毁了。

    这些官员的担心不无道理,实在是老朱家的皇帝太喜欢宠信道士了。

    现在朝中的清流派官员大多围绕在黄克瓒老大人周围,他们深知皇帝对黄老大饶信重,尚方宝剑都赐给他了,能有这份待遇的只有他和工部尚书徐光启了。

    在启朝十八重臣里,有两位老人,一位是王象乾,今年八十整岁,另一位就是黄克瓒,今年七十六了,俗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今的大明朝廷就有双宝。

    王象乾久在边关任职,北方边关的将领都很尊敬他,围在他身边的大多是武将和北方边镇的文官。

    这两个老宝贝堪称一文一武,都是人老成精,在朝廷的影响力非凡,且又都受到当今子信重。

    清流官员们相信,黄老大人如肯出面,他们上的那些奏疏有了朝中重臣带头,必然能引起皇帝重视,恢复之前勤政的状态,别再相信道家的无为而治,这治理下嘛,还得靠咱们圣人学。

    可黄克瓒知道,启皇帝可没有宠信道士,也没有搞什么无为而治,通政司送进乾清宫的奏疏,不超过三就会收到皇帝批复,紧急的第二就会批复,这样的速度你能皇帝懈怠吗?

    只是平时跟皇帝接触的只有内阁和几位重臣,那些清流官员误解了而已,可这糟老头子坏得很,压根没跟那些清流官员解释清楚,只是表示自己会在适当的时候向皇帝面谏的。

    另外,他对这些清流官员忠心国事提出表扬,自己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举荐他们出任更重要的职位。

    黄老大人只用了两个适当的时候,就把这些清流官员打发了,这些人还倍感温暖,心怀感激,就等着他的举荐呢。

    只是,这个适当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时候,解释权在谁手里呢。

    黄克瓒人老成精不是白的,就靠这一手画大饼的手艺行走在大明官场,聚集了一大帮粉丝围绕在他周围。

    咱们中华文化果然是渊源流长,现代世界的网红是有传承滴。

    或许是清流官员们的奏疏起了作用,启皇帝在今的早朝上又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废除匠户制度。

    这个匠户制度其实不是大明创造的,而是由蒙古人统治的元朝首创,蒙古让了下,把全国人口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热其他游牧民族,第三等是北方汉人,就是那些帮着蒙古人一起打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方汉人,就是那些南宋百姓。

    第四等的汉人身处社会最底层,身份低贱,苦不堪言,蒙古人又将那些有点手艺的百姓列为匠户,成为工匠,并且代代相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