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甩手掌柜

加入书签


    一个王朝建国超过百年,几乎都会陷入党争,这似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陋习。

    现如今大明朝堂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搞人际关系的高手,而热衷于搞人际关系的官员,就是所谓的情商比较高,容易讨领导欢心,容易得到提拔。

    可这种热衷于搞人际关系的官员,心思大多不放在本职工作上,或者他们本就不喜欢做实际工作,于是各种奇葩事都会出现,一旦这样的官员充斥朝堂,这个国家就离死不远了。

    原本的大明历史,就是例证。

    像熊廷弼这种想做事能做事,情商不高的,最后的下场就是被人搞死。

    那么同样想做事能做事的人,看到这种局面,会作何感想?

    许多人只能默默希望,有明君出现,重振朝纲,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

    像东林党中那些人,平日里讲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下事,事事关心’,高喊着朝廷要亲贤明,远人,其实暗地里做着党同伐异的恶事,他们本身就不是贤明,还做着贼喊捉贼的事。

    而把明辨是非这种高难度的事,交给一个没出过紫禁城的皇帝,近乎是个笑话。

    中国历史几千年,出过几个明辨是非的皇帝?

    最可悲的是,那些被儒家思想驯化的读书人,自以为自己是治国理政之大才,实际上却只是个只会醉心于风花雪月的庸人。

    政治和学问是两码事,王安石学问高吧,搞政治行不行?

    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只能风流,其它不一定行的。

    治国理政、行军打仗。都是需要胸有沟壑腹有乾坤的大才,而不是吟诗作画写文章的风流才子。

    大明朝单一的科举考试,单一的考试内容,选拔上来的官员大多是风流才子,而不是胸有沟壑的实干家。

    当然,这些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官员,总有几个确有能力的,如张居正,但这样的人有多少?占多少比例?

    朱效文这个启皇帝,只是做了拨乱反正的第一步,要想打造超脱于这个时代的上层建筑,真的是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当熊廷弼听了启皇帝要成立武官学院教导营的想法后,眼睛一亮,武官学院也能拥有自己的军队?

    他本就是带兵大将,没想到干了这个教书育饶工作后,还能继续带兵。

    “熊爱卿,这支军队不是交给你管的,朕来这里只是想让你帮朕推荐几位教导营的基层军官,这是一支装备全新武器装备的军队,作战模式也是前所未有的,完全使用火器的军队和大明现有的军队包括神机营都不一样,以后你就会慢慢了解的。”

    老熊神色一暗,原来不归我管啊,算了,我还是教书育人吧。

    “皇上,您的全新武器装备,如何可得?”

    “这些武器装备都是朕从海外购得,得之不易,这些你就不要管了,你还是给朕推荐几个有用之才吧。”

    皇帝不愿透露详情,老熊只能作罢。

    “皇上,臣原先久在辽东,彼时麾下确有不少良才,只是大多已经为国捐躯了,京营这边的军队,臣也不太熟悉,还有,您这个教导营具体编制如何设置,需要一些什么样的军官?”

    皇帝心想,这个熊廷弼确实不太会话,而且什么事都想管一管,相处起来,哪有顾秉谦那样舒心,当即将教导营的编制和作战方式大体讲了一下。

    熊廷弼听得很仔细,眼睛又发亮了,只是神色带着疑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