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挣钱嘛,不寒碜

加入书签


    收了顾秉谦这个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当弟,朱效文心里有点飘啊。

    皇帝为什么喜欢用奸臣,他今现场体验了一把,确实爽啊。

    奸臣会话,脑子聪明,做人做事灵活机敏,没有自己一定要坚持的信念,交给他办的事想尽办法给你办好,这样的奸臣,谁不喜欢?

    有如此听话的弟,夫复何求?

    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后人看到的历史,也不一定是事实,这里面还关乎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

    大明朝的文官,从太祖皇帝开始,一直在跟皇权默默地做斗争,想把皇帝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是全体文官的集体意识,因为关系到文官的集体利益。

    主要是朱元璋不把他们当回事,想杀就杀,剥皮萱草都弄出来了,而且给他们定的俸禄特别低,不能让他们维持体面的生活。

    朱元璋做过乞丐,做过和尚,是真正吃过苦的,所以他平时生活很节俭,就算当了皇帝,也是非常自律,对自己的身边人也是严格要求。

    他对这些文官看得很轻,在他看来,下想当官的人多的是,是我让你当上这个官的,你就应该感恩戴德,还要什么自行车?

    时间一长,文官们不乐意了,你这个老板不尊重他们,还特别抠,这对立情绪渐渐上来了。

    朱元璋确实缺乏远见,他没想到,自己的后代皇帝们哪可能都像他一样强势,像他一样勤奋?事实证明不可能,这后来的几个皇帝连上早朝都不干了。

    皇帝强势,文官集团就弱势,皇帝弱势,文官集团就强势,这符合逻辑。

    朱元璋要是知道他的后代会变得如此软弱懒惰,被文官们各种欺负,恐怕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启皇帝现在头疼的是,国库里的银子不够用。

    大明朝的后期确实显示出一些王朝末路的特征,第一个就是国库总是没钱。

    一个国家,中央政府没钱,许多政策就没办法落实执行,地方上的求援得不到支持,时间长了,这中央政府的威信就会渐渐衰退,地方上就会冒出来一些野心家,他们也想登台唱戏做主角。

    造成国库没钱的原因很多,有的原因在现代人看来特别奇葩。

    按明朝建国已经两百多年,国家经济发展渐渐成熟,工商业相对发达,民间财富日渐增多,中央政府怎么会没钱呢?

    这是因为奇葩的税收政策造成的。

    明朝的税收主要由田税,人口税,商税组成。税率不高,田税是十三税一,就是耕地上产出的8%不到一点;人口税主要是劳役,就是每年成年男人要帮官府义务劳动十几,这也不过分是吧;商税更低了,只有三十税一,就是营业额的3。3%,不到4%,确实很低。

    刚才过,皇帝强势,文官就弱势,皇帝弱势,文官就强势。到了明朝中期,文官集团日渐强势,出台了一项有利于他们集体利益的税收制度:凡是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不用交税!

    具体就是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名下的田产不用交田税,本人不用服劳役,就是人口税也不用交,但是不免商税,因为封建社会的阶级等级是士农工商,读书人要是去经商太丢脸了,很少有人会去自己干这种事。

    这是造成明朝中后期贫富差距快速拉大的根本原因。

    到了明朝后期,国库没钱,边关要打仗,各地灾害频发政府要救灾,这些钱都是不能省必须要花的钱,于是朝廷只能加税。

    可是这加税却只加田税,不加商税,很奇怪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