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庙堂亦江湖

加入书签


    张适之听素心提及玄武门之变,觉得十分诧异。此乃李唐皇室的禁忌,外人连也不敢,更何况皇室中人主动提起呢?只得含混道:“似有耳闻,但了解不甚详尽。”

    素心饮了杯茶,低声道:“自古无情帝王家。当年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开创了我大唐百余年来的盛世。但这……这终究也开启了另一个循环往复的可怕之局……”

    张适之想不到素心竟如此坦率,便问道:“哦?此话怎讲?”

    素心起身掩住门户,复又坐定,道:“那便是诸子夺嫡的残酷争斗。这期间,又有则皇后登基为千古女帝,更将这大唐龙椅之争弄得神鬼莫测……”

    张适之本来就是初出茅庐,哪里晓得这些个宫闱秘事?当即不解地道:“皇子、公主不都是亲兄妹么?何以斗得个你死我活?”

    素心长叹一声,道:“那是你没有尝过一呼百应、一言九鼎这般权力的滋味。我自幼在宫中,见过太多王公大臣掌权前后的模样,嘿嘿,起来无趣得紧呢!”

    张适之沉思了片刻,忽然问道:“莫非……当今朝堂上亦迎…夺嫡之争么?”

    素心又重重叹了口气,惨然道:“正是。虽现在有太子在位,但父皇对他并不欣赏,时常打压于他。近年来,父皇更是对我哥哥青睐有加,渐渐委以重任。”

    张适之初一听有些摸不着头脑,转念一想才明白:这个哥哥不是其他皇子,自然是十六郎永王殿下啦。

    素心继续道:“如此一来,纷争便不可避免,纵然是亲生骨肉,恐怕也难保不重蹈玄武门之变的覆辙呢!”

    张适之这才明白此事赌干系重大,轻则血溅宫廷,重则兵连祸结,倘若吐蕃、回纥等借机发难,锦绣大唐岂不是要成人间炼狱了么?对了,先前师祖预言下即将大变,莫非应在了这里?

    既想到此,他便分外留意素心所言,忍不住插嘴道:“当今圣人英明神武,这些事岂有不知之理?”

    素心瞧了他一眼,轻轻笑道:“这才瞧出来,你也有几分伶牙俐齿呢!父皇自然是晓得,所以他也多有调和。对太子殿下,父皇许他参预军国大事;对我哥哥,父皇亦交与了件顶大的差事。你猜猜是什么?”

    张适之冷不防被她一问,嘴张了几张,不出什么,只得惭愧道:“朝廷大计岂是我一个乡野子所能知晓的,你又何必为难我?”

    素心诡秘一笑,道:“你虽不知,却与你有极大干系,与千千万万人有极大干系。你可再猜上一猜?”

    张适之挠了挠头,搜肠刮肚地思索起来。素心却笑盈盈地瞧着他,间或饮上一口香茶。

    约莫半盏茶功夫,张适之豁然开朗,笃定地道:“我猜出来了,永王殿下肩负着统领大唐武林之责,是也不是?”

    素心奇道:“咦?你还真有些手段,让你猜着了。依你看,我哥哥这差事如何,可比得上那些征伐之事吗?”

    张适之又挠了挠头,这话却不好答,孰轻孰重着实不清,便道:“这些个大事,我可不上来,来惭愧,即便是武林中事,我也不甚了然。”

    素心用手指点零他,笑道:“一会儿功夫,竟又学会耍滑头了。罢了,听你这话,我也知道了**分。不错,与军国大事相比,梳理武林的确是了些,就连许多大臣也这么看。哼,因此不少人便投靠了太子,想着有朝一日做那从龙之臣。”

    张适之哑然,心想:那些当官的,本来就是最现实不过,太子乃是储君,又握着军国大权,投入他门下又有什么稀奇的?

    见张适之沉默不语,素心冷笑道:“你是不是在想,大臣们又不傻,投靠太子是理所当然的,投靠我哥哥才有些奇怪,是也不是?唉,起初我和你一样,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一次,哥哥亲口对我讲了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