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头疼的问题-第2/3页

加入书签
    要是给贺会章也配发上那怕是一挺机枪,再除去那两挺不敢打,或是没有办法打连射的机枪。仅剩的三挺机枪,三个连也只能每个连装备一挺。仅有的三个根据地仿造掷弹筒,一个缴获的日军制式掷弹筒的数量,也没有达到李子元的最低限度。

    这个火力也就意味着李子元的一个步兵连,还不如日军一个小队的火力。而按照李子元的思路,他手中的一个连至少要能有对付日军一个小队,全部队要有能够打垮日军一个中队的标准。眼下这个火力配置,还是相差的有些太远。

    眼下部队好不容易凑够了八成的编制,但火力不足,弹药数量也严重不足的情况,真的让李子元很是头疼。尽管只要部队完成休养生息,和自己的训练计划,这些事情在他的眼中,倒也不算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因为他根本没有把伪警备队看在眼里,伪警备队在他的眼中就是现成的武器库和弹药库。可问题是现在的情况,不太适合自己主动去出击。伪军好打,但他背后的主子却是难啃的骨头。

    现在武器不足,新兵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枪。倒是摆在李子元面前,一个极为头疼的问题。但即便是武器不足,李子元也没有急于主动出击。对于李子元来说,怎么样让这支部队尽快的融合,新兵完成全部整训,重新形成战斗力才是他眼下最应该做的。

    再与张子健和何三亮三个人几次研究,按照部队原有的训练办法,重新拿出了一个完整的训练大纲,从连排长开始一直到新兵全部进行训练。山地战演练到长途奔袭,李子元是实实在在的拿一个主力团的标准,来训练这个新部队。

    李子元认为自己的部队,现在虽说是一个连正规番号都没有的地方武装,但毕竟底子还是一个团级建制。虽说现在是地方武装,但不能总拿自己当敌方武装。至少在军分区,你还是主力部队吧。

    到时候上了战场,谁能拿你这个团级建制的部队,当敌方武装使用?部队不仅要在军分区能挑起大梁来,即便是到了军区主力部队之中,也不能一下子差的太多。到了战场上关键时刻,在部队使用上谁还管你是地方部队,与主力部队在战斗力上有什么差别。

    李子元一直都认为,战场上才是真正考验一支部队的地方。自己接手的这支部队,是主力部队缩编下来的,是军区根据军事斗争形势进行的调整。并不是因为战斗力差,才降入地方部队的。

    这次部队重新整编,虽说取消了团的番号改为支队一级。但李子元认为番号改了归番号改了,可要是这支部队战斗力也下滑,那自己就是这支部队的千古罪人。而且李子元当初答应过王诚,要重新带出一个夜老虎团的诺言,李子元一直都没有忘记。

    当初自己指挥的不过是一个营,现在自己真正掌握一个团了。那怕是这个团的编制,现在只是一个团级支队,自己这个支队长还是一个副团职干部。那怕这个团只有五个连编制,比一个团正常的建制少一半。

    那怕这个团还没有摆脱地方武装的性质,至少在表面上远还称不上主力。但对于李子元来说,这次职务和编制上的调整,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出发点。也是他实现自己当初诺言的,一个真正的出发点。

    军人一诺重千斤,自己虽不能说一个唾沫一个钉,但自己许下的诺言就一定要实现。所以李子元将部队下发的训练办法,与何三亮这个前国军出身的老兵研究之后,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可谓糅合了当年老红军的战术,以及重庆方面军队外加上还有一些日军的战术。为了拿出这个新的训练体系,李子元与何三亮加上张子健这个老兵,坐在一起整整研究了半个多月。其中经历过几十次的沙盘演练,甚至是连排级对抗,才最终形成了这个新的训练办法。

    这其中有李子元与张子健,这几年敌后游击战和运动战的经验。资历比李子元老的张子健,当年在川陕苏区反围剿的经验。还有何三亮这个曾经在临沂战场的尸山血海中,打熬过的前重庆方面老兵阵地战的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