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李子元曾经的担心-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自己的这位老首长,跟大多数红军出身的工农干部一样。从小便种地、放牛,为挣一口饭苦苦挣扎。虽然不能说整天饿肚子,但生活相当的艰辛。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之下,读书更是想都不要想。

    十几岁参加红军之后,又是一路上从战场上杀出来的。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文化水平几乎等于没有。就那么一箩筐斗大的字,也是参加红军之后学习的。字写的跟狗爬了差不多,跟李子筠一手行书根本就没有办法比。

    一个大老粗与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本身看起来就有些不协调。文化水平上的差异,让两个人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的共同语言。别看王诚在红军时候就是团级干部,可你要问他马列主义都是什么,估计也就会说说名字而已。再深说,估计就要露馅了。

    当年参加红军的这些人,你要问他参加红军是为了信仰马列主义,估计百分之百的回答都不是。除了党内的那些理论专家之外,下面的这些干部有几个知道马列主义真正内容是什么的?

    估计这些干部在进入党校学习之前,对这个理论的了解还没有后世一个大学生多。毕竟政治科目,在后世从小学到大学,可都是要求必考的。就算再不喜欢,可为了成绩也得死记硬背。

    更何况这些文化水平很低的工农干部?其实这些人当年参加红军,一句话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相信红军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至于说对马列主义有多少真正的理解,或是看过多少此类的书籍,那就可能只有天知道了。文化水平不高,就是读了恐怕也不理解。

    一幅缴获来的字画或是一个古董,李子筠评价的头头是道。可王诚看了,最多也就感觉到好看而已。李子筠满嘴流利的英语,王诚一张嘴就连普通话都带着大别山的味道。李子筠吃饭习惯细嚼慢咽,王诚则是典型的一副军人吃饭的样子,三口两口扒了完就完事。

    而且长久的军队生活,尤其是长期的转战生涯,让王诚习惯了蹲在地上吃饭。这不是王诚一个人的问题,就连李子元自己也习惯了蹲着吃饭。毕竟在野外,没有地方给你找桌椅板凳去。有饭吃就不错了,谁还管你蹲着吃或是站着吃?

    李子筠的性格外向、会玩也爱玩,据李子元所知还弹的一手好钢琴。自己这一世那个家乡,第一部钢琴就是李子筠的。可自己的这位老首长,在李子元看来身上倒是有一股子闷葫芦的气质。除了跑调能从山西跑回大别山的几首军歌之外,钢琴是什么恐怕都不知道。

    就连看一个晋剧,都能看的呼呼大睡。对任何的吹拉弹唱,都没有任何的兴趣。就连文工团那千篇一律的慰问演出,都很少去看。虽说自己要求上进,只要有机会就学习文化。可音乐这玩意,对他来说实在太高深了。

    不算文化水平,单就从个性上,两个人之间的差异就很大。李子筠先后在成都、北平,这样的大城市读书多年,见识上也远远超过一直都在军队里面,行军作战钻山沟,从来没有去过大城市的王诚。

    自己这位老首长虽说一身军人的气息,但远称不上帅气、英俊,最多也就算是普通而已。而李子筠到太行根据地之后,才色俱佳的相貌曾经引起整个根据地的轰动。要不是朝天椒的脾气太过于火爆,估计追求者肯定连门都推不开。

    在两个人结婚之前,李子元很难想象这两口子以后的生活。而且担心这两口子,会不会整天一地鸡毛蒜皮、鸡飞狗跳。两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到的人,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就生活在一起,这面临的融合之难可想而知。

    自己那个也许是一时迷恋英雄的姐姐,面对个性上和文化上的天差地别会包容,甚至是容忍吗。而王诚长期作为军事干部,常年带兵打仗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格,也会允许李子筠在生活上对他的改变吗。

    同样,李子筠自幼备受宠爱,也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敢爱敢恨的性格。从当年为了躲避日伪势力的逼迫,不想为日伪方面效力。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连路都没有查清楚,就敢从北平跑出来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