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 7 章-第2/3页

加入书签
    虞璁瞥了他一眼,心想果然长了副老狐狸的模样。

    这老头儿比张璁还年长许多,看起来一派斯文,不言不语,可在历史上,他熬过了三个皇朝,亲手布下了刺杀当时大宦官刘瑾的局,挽救明王朝于危难之中。

    老头儿虽然皱纹都沟壑纵横了,但仍然精神矍铄,眼睛里透着一股精气。

    虞璁抿了口茶,眼瞅着一堆人终于坐下,清了清嗓子道:“从今往后,朕将不定期的举行集议,一来探听民间动向、朝政实施情况,二来发布政令,与诸君同商共议。”

    杨一清眼睛一眯,露出了几分赞许的神情。

    “这会议往后,由朕来主持,凡是要发言者,必须举手示意,在得到朕的同意之后,再起立发言。”虞璁说到这儿,总觉得自己跟高中生班长一样,说话一板一眼的,仍严肃了神情道:“会议期间,不得相互推诿攻击,也不得谈无关之事——违者杖责二十。”

    既然是君主专/制,就不用太民主。

    他是这帝国的皇帝,也是未来整改的执鞭人,他们只需跟紧步伐便是。

    十来位大臣面面相觑,齐齐应了一声。

    “很好。”虞璁淡笑道:“张卿,先由你来解释一下,这新立七部之事。”

    张璁愣了下,忙不迭起身作揖,说话虽然略有些间断,但还是把从前他嘱咐自己的那些,都一一讲了清楚。

    这一说不要紧,其他的一帮老臣神色一个个跟走马灯似的变起来,还没等张璁讲完,有的人就明显想拍桌子跟他理论一番了。

    虞璁含着笑看他们憋着想说话的模样,等张璁句子一顿,七八只手就纷纷举了起来。

    “张卿,坐。”虞璁放下了冰裂纹杯盏,慢条斯理道:“在诸位爱卿发表言论之前,朕有话要讲。”

    “从今往后,治国方针改为‘实业兴邦’。”

    他缓缓站了起来,年轻的身姿却绽露着令人敬畏的气魄,语气沉稳而又强硬。

    “朕知道,这过往的历朝历代里,都兴礼制,重儒学。”

    “礼儒不可荒废,但实务亦不可荒废。”虞璁加重了语气,目光看着众人,没有任何的畏惧:“一味追求诗书礼仪,无法抵御鞑靼外寇,无法克制洪涝山火,也无从为百姓们谋福祉,振兴天下。”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

    此话一出,连方才还沉稳淡定的杨一清也变了脸色,群臣都憋着想嘀嘀咕咕的心思,奈何帝王的气压和打板子的威胁在那,没人敢出头被揍屁股。

    “桌上已为各位备好了纸笔,这次会议的内容,请各位详实的记下来,回头写一份感想报告,往上抄送一份,再往下诵读一次。”虞璁双手按在鸡血木长桌上,不紧不慢道:“实业兴邦,第一要旨就在于振兴农业,这也是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成立经部,新设农、商、财、贸四司,着重发展相关产业。”

    “关于实业兴邦,诸位有什么想问的”

    其实作为一个冒牌皇帝,他现在大部分人的脸都不认识。

    除了张璁和明显是杨一清的杨一清,其他的学士和尚书,在他过去读过的历史里,也全无印象。

    作为一个来自现代的普通人,其实虞璁也并不懂火/药手枪的制备,或者化肥沼气的化学公式,但他拥有的,是更开阔和先进的格局,以及当初被政治书支配的恐怖记忆……

    别说是科学发展观了,托应试教育的福,他不仅会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八荣八耻都记得。

    眼下虽然不能上来就搞个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建立啥民主制度保障人权,但有一点不会错。

    农业,是当今大明国的基础。

    为什么中国在明清时期,都一味的重农抑商?

    因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都来源于农业的赋税。

    农业生产力不上来,商人便无货可居,也无从交换。

    想要力挽狂澜,想要让这个国家崛起,就必须重视这几亿人的耕种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