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卖身救母-第2/2页

加入书签
    “可是,路远无轻载。带这没用的东西,太累赘啦。”

    “娘,我背着它就是了。”

    能儿坚持带来的斧头,居然真的派上了用场。从此,他每天用这把利斧将那个名叫“林山子”的男孩儿送来的山柴,破成又好烧、又节约的劈柴。

    能儿起早贪黑地劳作,虽然免得我们母子沦落为乞丐,但他一双稚嫩的小手,却无论如何也挣不到我看病所需的医药费。

    停药之后,我的病一天沉似一天,看样子,仅仅是挨日子等死而已。能儿心如刀绞,却又无可奈何,便硬着头皮来到药铺来磕头作揖,请掌柜赊给几服药。

    掌柜讽刺着对他说:“听说过赊米赊面赊衣穿,也听说棺材铺里赊材板,天下有谁听说赊药的?你娘那病,须要长期用药调理,没个十两八两的银子,是治不好的。听清楚了没有?十两银子!一个壮汉给人家扛一年长活,还挣不够一两银子。你一个胎毛未脱、奶牙未换的小崽子,如何能还得起药钱,难道让我们将你卖掉不成?”能儿被掌柜训斥、挖苦得灰头土脸,两手空空地从药铺退了出来。

    南国都市广州,异样的富丽,分外的繁华。然而,能儿站在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大街上,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欲哭无泪,欲嚎无声;走投无路,求告无门;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地他乡,如何能弄到救命的药钱,将我从病魔手中拯救出来?如果可能,他情愿析骨取髓,剖腹剜心,熬成一剂灵药,换来娘亲的豁然痊愈。

    不知为什么,他脑海里忽然又出现了药铺掌柜那张充满讽刺意味的脸。“你如何还我们药钱?难道让我们将你卖掉不成?”

    对,卖身救母!

    能儿从小就听父亲讲过古代义女卖身葬父的故事。这时,他忽然萌生了自卖自身的念头。于是,他来到了市场上,在自己头上插上了一根卖身象征的稻草。

    熙熙攘攘的市场里,有卖粮贩布的,有卖驴卖马的,也有杀猪宰羊的,鸡鸣狗跳,吆喝喊叫,最热闹的地方,理所当然是能儿的卖身现场。围观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

    时逢大唐盛世,政通人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极少有卖儿卖女的现象,何况自己卖自己,更是闻所未闻。人群中悄然流传着慧能母子如何从新州前来广州投亲靠友,恰逢亲友亡故,娘亲不幸病倒,无钱医治,生命垂危,被迫无奈,只好卖身为奴……

    一个九岁的孩子,却要承担如此不幸,怎不叫人心里酸楚、潸然落泪呢?一位年轻媳妇眼圈红红的,默默走到能儿跟前,轻轻放下几枚铜钱,悄然而去。

    于是,人们纷纷解囊,或者将一些钱塞到能儿手里,或者放到他的跟前。一个老大娘囊中羞涩,就把自己准备换茶叶的一篮子鸡蛋递给了能儿,说是让他给娘亲补补身子……能儿扎煞着双手,摇晃着说:“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大娘大婶、姑姑阿姨,谢谢你们的好心好意。可是,我要自卖自身,而不是乞讨,所以不能接受你们的施舍。我爹爹说过,饿死事小,失节是大。叔叔婶婶、姑姑伯伯……”

    一位老大爷一边帮着能儿将人们施舍的零钱收拢起来,一边说道:“孩子,你看看,这些钱是不是够你娘看病抓药啦?”

    “是啊、是啊。”众人附和着。

    然而,数来数去,这些铜钱也就相当一两银子,距离十两药资,相去甚远。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