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打柴养母

加入书签


    慧能领着林大爷与小山子回到客栈,将慧能母亲扶上小毛驴,得得地驮到了广州城外的横林岗,在一处空闲的茅屋住了下来。

    林大爷一声招呼,村里的乡亲有的借给一口锅,有的接济几个碗,东拼西凑,俨然有了一个家的模样。令慧能颇为意外的是,母亲居然从自己的衣襟里拆出了一些碎银子。要知道,他们早已身无分文了,正是因为无钱抓药,慧能才去卖身的呀!

    李氏淡淡地说:“万一走投无路,临到饿死的地步,这是留给慧能的救命钱。”

    这就是母亲,宁可自己因断药而病死,也要给儿子留下一条生路。

    “娘……”慧能心头热浪翻滚,泪水夺眶而出……

    第二天,慧能与林山子结伴进山打柴,然后挑到城里卖掉,买回了一些米面,就是从这一天起,慧能开始了以薪养家、砍柴换饭的樵夫生活。

    正如林大爷预料的那样,离开陌生的城里,在熟悉的农村安家之后,生活上有了着落,李氏的病就好了起来。仅仅几天时间,不但能下床活动,而且还与村里的妇女一样,从城里揽了一些针线活,补贴家用。

    慧能被母亲的病倒、与不药而愈的奇迹弄糊涂了,不由得陷入了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深深的思索:

    母亲的身体本来好好的,然而,当她得知文刺史突然去世,使得她满心的希望,数百里奔波落了空,而且,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广州举目无亲,他们母子的生活骤然没了着落。于是,在突如其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冲击下,她立刻病倒了,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了好几天,差点一命呜呼。而自从在横林岗安家后,一服药也没吃,母亲的身体却莫名其妙地痊愈了,好像从未病过一样。这一切如梦似幻,却又真真切切。如果说,病为虚幻,可它差点要了母亲的命;而它若为实有,为什么又能不治而愈?

    他百思不得其解,就不再为之费心劳神。然而,这个疑情却像一片淡淡的白云,一直若隐若显地飘浮在慧能的心头。

    樵夫的日子乏味而辛劳,寂寞且单调,所得的报酬少得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不需要资本、单凭力气就能干的生计,所以许多走投无路、生活没有着落的贫苦人家都以此为生。砍柴的人多,木柴的价格当然就贱了。可以说,樵夫手里的银子,都是汗水里凝结而成的。

    慧能上有老母,又流落在这举目无亲的异地他乡,外无寸土种庄稼,内无余粮裹饥肠,娘俩全指望着他每日砍柴换米糊口。如果他柴砍得少,米也就换来得少,母亲与他也就只能饿肚子。因此,他每天拼命地打柴,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将柴担挑到街市,并且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柴卖出去……

    然而,最劳累的,是他的心。他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饱经风霜,倍受煎熬,经历了过多的坎坷,变得极为深沉、极为凝重。他的脸上,失去了少年应有的童真。

    山子说:“慧能,难道你天生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老头吗?”

    慧能在心里说:唉,山子,虽然同是打柴,你仅仅是补贴家用而已。你有父亲,家里的米坛子并不指望你来填满。假如你肩上担的不仅是一副柴担,还挑着一家人的生计,你还能这样无忧无虑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三年,慧能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了。他的个头没长高多少,身子骨也十分单薄,但力气已经与大他一岁、高他一头的林山子差不多了。

    有一天,慧能与山子进城卖了柴,刚刚走出市场,猛然听得街上一阵喧哗:

    “马惊啦,快闪开!”

    “快躲到路边,马车冲过来啦!”

    他们应声抬头,看到远处一辆疯狂的马车在横冲直撞,疾速向他们这里奔来。山子与慧能赶紧避让到路边,脊梁紧紧贴着墙根。惊马狂奔,势不可挡,在滚滚车轮面前,人的血肉之躯显得是那样脆弱,慧能他们恨不得将整个身体变成一张薄纸,或者干脆陷进墙壁里。

    疾驶的马车越来越近,摆在路边的小摊被撞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这惊马沿着街道长驱狂奔,万一有人躲避不及,岂不……慧能无不担心地扭头向后面望去。天哪,那边一对母女从一条小巷里拐了出来,她们似乎并未发现街道上的异常情况,依然在街面上漫步。慧能急忙扯着嗓子喊道:“快,闪开,马车惊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