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集 拓宽视野

加入书签


    ?

    玛瑙业者的呼声,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2008年5月,在省、市等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参照东埔村行业经验制定的玛瑙饰品八闽地方标准得以实施,这也是国内第一份玛瑙饰品的地方标准。

    有了这个标准,玛瑙饰品就不会被人称为三无产品了。

    2012年,我创办的行业分会也在政府引导下升格为鹭岛海沧玛瑙协会,至此结束了一盘散沙的状态,产业由当初的简单加工逐渐迈向精细化生产。

    同样一块原石,被打磨成普通饰品和雕刻成精品,价格相差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一件数十万元的玛瑙艺术品,如今在东埔村并不少见。

    而当地的玛瑙加工企业也从之前的70多家发展到400多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产值超过12亿元。

    海沧玛瑙产业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再到适时转型、抱团发展,名声在外。

    然而,光鲜背后,多年赖以生存的“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人才配套、发展空间及品牌提升等诸多瓶颈,严重制约着玛瑙产业的发展。

    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此,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以差异化的思路,铆力再次打破“天花板”。

    鹭岛石语珠宝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京,是我们村当年“前店后厂”经营模式的第一人。

    “海沧玛瑙产业现在必须在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他经过深思熟虑,找到了我,并说出了他的想法。

    确实,“前店后厂”的模式很难树立品牌形象,而且到了一定的阶段,发展空间受限。

    他打算树立新的品牌形象,他的公司也是国内玛瑙行业第一个注册商标的企业。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杨京的品牌经营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他公司创作的作品《飞黄腾达》,在拍卖活动中被买家以200万元拍走。

    受他的影响,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紧跟其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除了品牌建设,杨京还把精力投进了资本市场。

    他是这样做的,先把玛瑙产品从工艺品走向艺术品,多请名师来设计、雕刻并推向全国。

    他的公司目前已在省内开了多家实体店,考虑面向全国扩展连锁经营,并谋划发展玛瑙总部经济,争取在“新三板”挂牌。

    我儿子登高大学毕业后也开始介入玛瑙生意。

    他和我说过,我这“玛瑙一代”的经营手段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他想尝试引入互联网。

    其实,我也知道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特别是互联网经济已如火如荼,我们老一辈,确实是跟不上时代了,我就支持他努力去创。

    他利用“互联网+”思维,开起了网店,改造了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在月销售额的统计中,网店的业绩占了总业绩的七八成,好的时候,网店业绩可以达到十多万元,而实体店只有两三万元。

    同样作为“玛瑙二代”,我搭档陈永的儿子陈超也把精力放在互联网上,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他创立了鹭岛玛瑙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寄望依托网络,整合全国的玛瑙交易信息和设计雕刻人才,注重雕工技艺的琢磨和产品附加值的挖掘,培育“大师经济”。

    上周,海沧区政府有关领导来调研,建议组织策划玛瑙企业走出去,学习借鉴浙江等地区的做法,打造特色小镇,探索玛瑙产业转型的出路,至于要怎么做,我也还在酝酿中。”

    张会长说到这里,散发出浓烈的自信心。

    九龙也从张会长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与时俱进。

    他从一个出租车司机变成行业老大,这故事太励志了!

    也许连蔡先生也不会想到,当初他上了张会长的出租车,竟会让一个不产玛瑙原石的贫困村“无中生有”,成为“玛瑙之都”。

    九龙也想到了自己,这几年一直在奇石界徘徊,可以说根本还没有追求到真正的石道,而距离和赵哥的打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是不是应该在不影响期货的前提下,多在奇石圈吸取养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