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第2/2页

加入书签
    “那时候就算在故宫,官窑还是哥窑,往往也会看错。官窑、哥窑都产于两宋,前者一般是产自国都附近窑场的御用瓷器,后者则指龙泉窑场的产品。受历史条件所限,先辈们定级时可能并不严格,有时只是凭个人爱好。”

    “计划经济时代,一级品被用来创汇。那时候没别的东西,只能靠工艺品出去换钱,所以又成立鉴定组。没有固定标准,全靠老前辈决定。”

    “当时有外国公司订货,就组织鉴定组,鉴定完把东西收藏送库,好的不许卖,全凭个人业务水平来取舍文物。”

    “后来国家的文物商店制定出口标准:1795年,也就是乾嘉年间及其以后的文物,才可以出售。不过这个标准也有弹性,以瓷器为例,一般民窑能出口,官窑只准在国内流通。个别有纪念意义、特殊意义的文物,即便符合标准,也不准出口。”

    鲁善工听的津津有味,时不时给老爷子斟茶递水,这种见闻可不容易知道,最能了解整个时代变迁。

    王老邪摆摆手,笑道:“说跑题喽,回到后挂彩,当年内务府管理着北城瓷器厂,那里积存着历代剩下没上釉没上彩的素瓷器胎。后来被古董商发现,开始在素胎上做文章。从景德镇请来绘画填彩焙烧技师,架起小窑,大量烧造旧胎后挂彩官窑瓷器。”

    “所谓后挂彩,其实就是在官窑瓷器的素胎上绘画出各种图案,填上各种彩色。烧成青花瓷或是青花釉里红,青花瓷器上挂黄彩等等。”

    “后挂彩的技师要求手艺好,技术高,一专多能,会画会填彩还会烧窑,可谓最尖端的人才!”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