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分进-第2/2页

加入书签
    这一点从历史上李自成山海关失败之后便暮气难振便能看得出来,眼下的明军正是在走当时大顺军的老路。

    若是真正的开朝之师,怎么可能在一场战役失败之后便兵败到如此地步,后世崇祯没少听那些砖家讲明末的事儿。

    他们至少有一点说的不错,那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局限性太高了,清末太平天国的失败,也是同样的道理。

    被三年来一连串胜利冲昏头脑的明军,最开始的良乡之役谋划周全,上下一心,到固关大捷就变成稍有技巧的里外合击。

    其实固关的战斗明军伤亡已经很重,原因自是不计代价的死攻。

    现在往回一看,崇祯发现平定诸藩的一连串战斗说出去好听,但是和李自成北征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基本没打几场硬仗,这帮怂蛋就一个接一个的全都投了。

    这种战斗,又有什么好炫耀的?

    就如这自己挑起的东征山海关之战,出兵准备虽然很足,但一路顺顺当当,却怎么被挡住几次军心就有些动摇,这不是崇祯印象中的强军。

    明军以一窝蜂似的战术几乎攻下了除主关城之外的所有山海关卫城、关隘和前列阵线,再加上不断有吴军将校投诚、反正,看似声威浩大不可抵挡。

    可一旦受阻,军心会迅速下降,直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现在崇祯面临的这个状况。

    经过这次军议,很多将帅都明白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有目的的去进军,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经过军议后的明军划定了崭新的路线,将校们开始给部下加油打气,并且崇祯也改变策略,将战斗伤亡通报全军。

    这样做有时候会动摇军心,但有时候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激振军心。

    此时的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激昂的面孔,就像是见到了当初良乡之役前高喊着为了大明奋不顾身的将士,瞬间变得胸有成竹起来。

    崇祯二十年七月一日清晨,明军各路兵马开始“漫无目的”的分兵,不再是一窝蜂的进攻山海主关城。

    瓮城的城头,被摆上了黑洞洞的红夷巨炮,城下明军在牟文绶的指挥下出城列队。

    这些来自山东的兵士将一些虎墩炮和钢炮摆放到地上,并且在架设阵地,挖设壕沟、陷阱,一副长期作战的架势。

    与此同时,乌尔迈率领兀良哈骑兵直接远离战场,直奔向关外方向而去,这些蒙古轻骑来去如风,只消一会儿便没了踪影。

    黄得功率领蓟镇兵马共一万五千人走北一线,从瓮城北侧卫城穿过,赶往唐通所占据的北翼城支援。

    杨御藩率领三屯营部总计一万两千多兵马,加上张鼐率领的永平府本地兵马一万余人走南二线,继续朝所知尚在吴军手中的南翼城一带行军。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