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灵魂的重量不是由死神来称量

加入书签


人类文明历史上,多个文明的分支,都不约而同的诞生过有关于“灵魂”的概念。

这不光体现在各文明的神话和民俗传说之上,就连人类文明进入科学研究阶段的早期,也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实验,尝试称量灵魂的质量……

可惜的是,最后人类得到的结果是,人类的意识不过是人类大脑之中神经突触释放的电信号而已。

也就是说,意识是依附于客观的大脑结构和物质之上的,而不是凭空存在的。

也就是说,灵魂和身体是一体的,没有办法灵魂出窍,或者是称量灵魂的重量。

不过,常识就是用来打破的。

比如说,张道玄能够升入天空,那对于传统的力学就有着极大的冲击力。

那张道玄说自己灵魂出窍之后,通过电子互联网络,就能够与比某盖茨进行对话,那显然也冲击了如今的脑科学。

因此,那位刚对张道玄进行完心理评估的脑与认知领域的女院士,此刻也非常关注着实验的结果。

这光是因为如果仪器能够测量出张道玄身上发生的数值变化,就代表着可以发表数篇相关领域的顶刊。

还意味着……人类文明有极大概率质变……

传统的“意识上传”与其说是意识上传,还不如说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里上传相关的资料,“数字孪生”出来一个像是本人,但是实际上不是本人的存在。

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办法通过“意识上传”达成个体意义上的永生不死。

如果只是一个克隆存在的话,那就会面临类似于现在大语言模型所遇到的问题。

就是,它对于已知的问题,有着很优秀的,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类的归纳总结能力。

但是,却对于一些需要开创性的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人类的文明,如今为何困在这个水平许多年了。

不是因为教育水平有问题,也不是因为人类的大脑不够聪慧。

仅仅是因为人类个体的寿命不够长,能够进行高效率思考的生理巅峰期也不够长。

一个人思考的巅峰期,大概是十多岁到三十来岁。

而现代任何一个学科,基本上学到硕士毕业,也仅仅只是把这个学科已有的知识勉强学完。

到了博士阶段,才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做出一些有突破性的研究。

可是,博士阶段已经进入到了脑力开始衰退的时期了。

再不用几年,就进入到了四五十岁,那已经是个人科研的生命周期末期了。

之所以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看到获得成绩和突破的,主要是一些比较年长的人。

那不是因为他们那个岁数了脑子还很好使,而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和财富,拥有着支配更多年轻又好用的脑子。

年轻又好用的脑子,这时候往往还要感恩戴德,那些年长的脑子给他们这么优秀的机会。

就比如,聚集在这里的院士和大江学者们,他们大多数已经过了他们科研生涯的黄金时期。

之所以召集他们,召集他们还能够取得有用的效果。

那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经验,以及支配其它研究人员时间的能力。

虽然看上去只有这三百来人的院士和大江学者围绕着张道玄,实际上如今尽管还没有进行正式宣布,围绕着张道玄工作的科研人员,已经超过了万人规模。

张道玄在众多的仪器的检测之下,以及众多的专家学者的注视下,他灵魂出窍了。

灵魂出窍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

虽然还是下意识的认为看到东西需要通过眼睛,触摸东西需要用手。

可是,实际上当意识漂浮起来之后,一切的感知模式都变了。

之所以还觉得是用眼睛来看,是用身体来触摸,这与张道玄进入电子互联网之中,依旧要幻想地面、通道和门一样,人无法想象超出自己认知的事物。

人类看到陌生的事物的时候,拥有陌生的体验的时候,也很喜欢往自己原本拥有的体验和经验靠近。

这一次的测试任务,张道玄不光是要灵魂出窍,他还要把自己的意识,注入到一个特别搭建的临时局域网之中。

张道玄进入到了这个局域网的时候,他就把这个局域网想象成为了一个类似于罗马斗兽场的一个巨大的广场。

那边,围观的院士和大江学者,操作仪器的科研工作者,摄像师傅以及杨将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