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上支队 4-第2/3页

加入书签
    至于电动机,电动机需要大量的硅钢片,元老院工业体系里硅和钢的生产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把这两样东西融合起来制成硅钢却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即便是在旧世界,硅钢的生产工艺也是堪称复杂,制造技术相当严格,国外的生产技术都是以专利形式进行保护,视为企业的生命。硅钢生产是这两年时间内冶金部门无法攻克的难题,所以刘业强干脆把电动机的事情先放一放,完成这次北上北京之旅再说。

    要说起为什么刘业强宁可放下重要工作也要去北京,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为了一个传说中的世界之谜——北京大爆炸。

    北京大爆炸也称作天启大爆炸是公元1626年北京城发生的一起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该起爆炸事件与3600多年前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1908年6月30日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这个事件几乎算得上是科学爱好者的盛宴了,众多元老对这次事件都有深刻的记忆,但是穿越之后大家都在忙于各自的工作,谁也没有发现这个爆炸仅仅发生在三年前。刘业强也只是在搜索前往北京的路线时偶然发现这个事件原来就爆发在这几年之内,当时心底里探索自然之谜的兴奋感立刻就蹦了出来,当即做了安排,把所有的事情都移交或者推后,亲自跑到执委会要求与北上支队一起前往北京,去勘察这次大爆炸的真像。

    话说对自然之谜谁都是有兴趣的,当时执委会里值班的杜彦德听说了这个消息,也不由惊觉原来北京大爆炸也就是这几年之内的事情,当即就打电话商议了一下,力挺刘业强的北京之旅,甚至于自己也想要跟着一起前往北京——当然被毫无意外地直接否决了,身为执委的他怎么可能放下手头这么多事情直接跑掉?杜彦德无奈,只能通过计委调了一套原属新闻部的照相机给刘业强,让他尽量多拍些照片回来做存档。

    当然这照相机不可能是赵勇和凯瑟琳天天端在手里的单反相机,身为执委当然知道单反相机的重要性,自然不可能交给北上支队带去北京,如果万一在路上损坏或者丢失了,那可真的就是泥牛入海一去不回了。配给北上支队使用的照相机只是一台旧时空带电池的卡片式数码相机,这台照相机的电池是内置在相机里的,通过一根充电线直接进行充电操作。照相机使用的是存储卡,存储卡穿越的时候元老院采购了足有六七百张,每张的容量都是32g以上的,这次执委会批给北上支队的就有足足十张32g内存卡,应该能够拍下不少照片了。除了数码相机之外,刘业强还带有一台平板电脑,可以通过数据线和存储卡与相机进行数据交换,这台原本容量16g的平板电脑此时通过更换内存芯片早已换成了128g。至于电脑公司以前信誓旦旦的威胁锁机压根儿就不是问题,这都穿越到异世界了,能锁机就算你本事。

    北上支队还带有手持式对讲机十多套,每台车一套,用以保证在行进途中车队的通讯。整个北上支队中有如此众多的电子设备,那么电就成了支队的一个重要需求。不过这个倒没有成为太大的问题,元老院工业体系虽然造不出大型发电机,但是手机和对讲机使用的三点七伏电池也用不着传说中的二百二十伏交流电,只需要有五伏左右的直流电就足以给他们充电了,因此每台车上都准备了一台小型的发电机。这些根据刘沈红在占城港造出的微型斯特林发电机改造而成的小型发电机个头不大,比一个拳头大不了多少,但是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些外燃机通过空气受热膨胀远离进行工作,可以通过气缸的纵向布置保证持续运转和输出电压。虽然说发电机如果不使用硅钢片内阻会比较大,造成发热等不利情况,但是这种比两个指头大不了多少的小型发电机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根本就不会造成困扰。这些发电机能够稳定地发出五伏的直流电,通过本时空产的电木usb接口提供电压输出,给对讲机、数码相机和平板电脑充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