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郑家贸易-第2/3页

加入书签
    辜晴倩本来是不愿意同意这个交易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这个情况就传到孙文彬耳朵里去了,他带着禽类养殖的几个元老直接就冲到了会场,直接就拍板了,那价格几乎比本地区的鸡出售价格要高出十倍。光是在鸡鸭的价格上,就至少让郑家赚取了将近四十两的白银以及雪盐采购价格降低一成的优惠。

    郑家还试图包揽清凉油和花露水的专营权,不过商务部经过讨论还是拒绝了——倒不是怕郑家不给钱,元老院有的是技术,清凉油和花露水算不上什么高新科技。问题在于郑家跟商务部讨论了销售模式,郑家表示以后还是要以奢侈品销售模式为主,至于用便宜的价格打开销路,对于郑家来说是绝对不可取的。

    这也没有超出辜晴倩的预料,郑家是干什么的?是南海上的大海盗,就算是现在被武朝招安成为了游击将军,郑芝龙的这种海盗本性丝毫没有转化,只是以前不能回家的他如今一夜间光宗耀祖了。郑家独自包揽了南中国海向北的几乎所有航线,尤其是对日航线。

    日本如今才刚刚进入幕府时期,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上台伊始便加强了锁国令,只保留了长崎和界作为对外港口,就连迈德诺人的船也不被允许靠岸。能够进入这些地方进行交易的船只必须要持有德川幕府颁发的朱印状,也称为朱印船。

    但是郑家是没有朱印状的,武朝人中间拥有朱印状的有个名人叫做李旦,这个来自武朝的商人于1615年通过日本富商村山等安获得了朱印状后就大量开展对日贸易。日本此时因为刚刚结束战国时期,百废俱兴,对于来自武朝大陆的一切东西都是张大了口袋等着要的。而对于武朝商人而言,这些日本人由于全国信佛,不吃肉,身材瘦小,而且作为农业人口为主要的日本,农民赋税也是非常沉重的,往往十税五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十税六七则是司空见惯。但是日本有着武朝大陆没有的大量金银矿山存在,日本统治阶级的购买力是相当强悍。更不要说日本的红铜,这些红铜中混杂着一定量的白银,光是提炼出这些白银就是纯赚。因此李旦通过对日贸易攫取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郑家没有朱印状,无法直接进入到日本港口进行贸易,但是郑芝龙是在平户城发家的,并且娶本地肥前平户岛主田川七左卫门之女田川氏为妻,这才获得了与对日贸易的渠道。同时郑芝龙开始大量兜售他的令旗。在郑家舰队横行的东海、黄海以及对马海峡的航线上,郑家令旗就好比通行证,任何没有令旗的商船都会遭到郑家舰队的洗劫。这种令旗相当贵,一年就要数百两白银之多,对于对日贸易的海商而言,这就凭空增加了对日贸易的成本,直接将他们的收入生生地划走一部分,提高了对日贸易的门槛。

    尽管李旦这种大商人平时在海上也算亦商亦匪的,遇到比自己强的就是商,遇到比自己弱的就是匪,可是跟一开始就是正经八百的大海盗比起来肯定就不行。尤其是李旦去世后,李旦势力的商团渐渐的开始败落,到了现在这时候都开始转投郑芝龙,没有资格投过去的只好直接购买郑家令旗才能安安稳稳地继续开展对日贸易。

    垄断了对日贸易的郑芝龙虽然看起来不缺钱,但是这只是表面光鲜,现在郑家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却是相当脆弱的。郑家舰队最初是由十八芝组成的,龙头老大就是郑芝龙,除了郑家的郑芝虎郑芝豹郑芝莞郑芝凤外,又吸收了李旦之子李国助,更是吸收了杨六、杨七、钟斌、刘香、李魁奇、何斌、郭怀一等一众曾经横行海上的大海盗。

    但是李魁奇在1628年公然叛变,带走了郑家的大部分战船,其中就包括了钟斌的船队。加之刘香对于郑芝龙1628年投靠武朝感到不满,所以也从郑家舰队中独立出来,现在活跃在广东洋面。

    郑芝龙被李魁奇叛乱搞得灰头土脸,一度只剩下几十艘商船,陆上千余部队的场面,好在福建巡抚熊文灿对于自己好不容易才招降的大海盗甚是看重,一直都是大力扶植,这才在1628年底重新拥有了数百条船,上万水手。经过这次李魁奇叛乱,郑家手下十八芝中没剩下几个,但是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剩下的十八芝成员各个都是大浪淘沙下来的高忠诚度,现在郑芝龙指挥手下的舰队远比之前要顺手得多了。相比较起来,叛变出去的李魁奇钟斌一伙则要不顺得多了,1628年中钟斌从李魁奇舰队中独立出去,带船队南下,又与刘香的船队激战,败走安南,被东方港俘虏。刘香则完全不听从李魁奇的指挥,李魁奇虽然还剩下大批的船队,眼下却也不再如叛乱初期一样手眼通天,被郑芝龙的舰队打压下逐渐撤往福建南面,尽量避免与郑家舰队硬碰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