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加入书签


    江一白是过来看望白老先生的, 在老先生那坐了会儿, 脚尖一拐便来找许家康。

    近来, 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锦衣’系列女装的仿款, 价格更便宜,不可避免对‘锦衣’造成了恶劣影响。

    服装设计的抄袭借鉴之风, 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都屡禁不止,大牌小牌都牵涉其中, 维权也是出了名的困难, 很多时候只能哑巴吃黄连。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中期只有更严重,时下法律制度更不完善, 尤其是商业领域。

    近一年, 光官司许家康就打了三场,两胜一输,胜了的两场,对方赔了钱之后照样明目张胆的复制,直接买了样衣回去照着生产,罚的那点钱对于利润来说九牛一毛。

    对此, 许家康搓了一肚子火, 感情他费尽心思重金组建起来的设计团队是替他们养的,可再气也没用, 市场环境就这样,只能想方设法应对, 差点就想打价格战。

    价格战, 许清嘉是不支持的, 门店和团队运营的成本摆在那,打价格战是不智之举,赢了也只是一时的。

    这价格降起来容易,之后再想涨回来可千难万难,便宜货这个标签,贴上去后哪是那么好撕的。

    许清嘉的建议是加大宣传,打造品牌。凭什么让人家花几倍的钱买一件差不多衣服,因为你的衣服上有附加值,也就是所谓的品牌溢价。

    这些,许家康当然懂。他自己就经常买进口货,其中一部分产品品质上并不比本国的产品优越,但是价格却高了好几倍,不就是图一个名牌说起来有面子吗。先敬罗衣后敬人,世情如此。所以他才会在三年前就开始经营专卖店,走精品女装路线,力图打造品牌,这几年的利润也证明他这条路是对的。

    有了方向,接下来的事情好安排了。广告牌,报纸,电视广告……放了一回血。眼下对于广告很多人还很陌生,导致的结果就是广告费不高,所以从性价比上来说还不错。买一件‘锦衣’在年轻姑娘们中间成了一种时尚。

    这些广告主要投放在广东,辐S东南几省,锦衣的大本营在那。不过许家康不是要向北发展了吗,自然要打入北方市场。这一回他瞄中了央视,央视全国都能接收到。

    奈何许家康捧着钱也找不到门路,政治中心的弯弯绕绕远胜于沿海省份,只得求助江一白这条地头蛇。

    “最近台里想从英国引进一部纪录片,可是经费不足,瞿主任正头疼的要命。”江一白伸手比划了一个数字:“不过我觉得谈一谈总能少一点。”

    许家康沉吟了下,笑:“只要给我的时间段和时长合适,这个赞助费我能出。”

    江一白啧了一声:“有钱人啊!”

    许家康便笑:“只要你下海,这点钱对于你来说都是小意思。”得天独厚的优势摆在那。

    江一白摆摆手:“饶了我吧,我还是当我的建筑工人去。”又道:“那就明天下午了,我给人回话去了。”

    “就在建国饭店怎么样?”虽然这两年新开了不少餐厅饭店,但是依旧没有掩盖建国饭店的风光,它仍是本地数一数二的高档饭店。

    江一白无所谓:“行啊。你那广告拍好了吧?”

    许家康点头:“都弄好了,”想了想道:“那边也没播放设备,我可以拿一些照片过去,先让瞿主任过过眼。”

    江一白:“这个好,你们这演员挑的挺好,姜雪现在都快红透半边天了。”

    许家康笑:“嘉嘉眼光好。”

    “谁让我有火眼金睛呢。”许清嘉笑眯眯道,姜雪两年前还只是个稍微有点名气的女明星,签了合同的第三个月,因为一部《木桥上面》爆红。她还知道,这姑娘能火十几二十年,这可是她为数不多记得几个当代女星。话说回来开个娱乐公司好像也挺不错的。

    “姜雪的《金色阳光》马上就要播出了,要是这个广告再顺利投放,‘锦衣’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名气。”许清嘉喜滋滋的说道。

    江一白听得一头雾水。

    许清嘉:“《金色阳光》的很多服装都是‘锦衣’赞助的,里面还有几场戏是在广州的店里拍的。”剧里的女主可是锦衣的忠实顾客,由她口中锦衣出现的次数就有三次,还不包括其他角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