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会上会下

加入书签


    2009年的正月初八,北山市各个机关及事业单位陆陆续续地上班了,街道上的车辆和行人渐渐多起来。环卫工人正用力地扫着街道上、店面前的鞭炮纸屑,红红的一大片依然洋溢着欢喜的年味。

    古洋悠闲地开着车子在中山路上行驶着,行至省博物馆与广安大街交叉口巧遇红灯,他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博物馆偌大的广场。广场上左边依然在租赁供小朋友驾驶的大玩具汽车,他立即想起儿时爷爷带着他驾驶小汽车的场景,那一副温馨的画面在他心里温存至今。古洋生于北山,长于北山,毕业后,他没有按自己的夙愿考取北山市的公务员,而是被父亲无情地安排在省人事厅供职,其中的深意他是今年才知晓的。古洋热爱北山,这里有着他成长的回忆和与生俱来的好感,还有帮他铸就回忆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所以,他在人事厅供职两年后,毅然决然地抉择回到家乡——北山。他想为北山市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洋走进位于广安大街的国际大厦下面的百客咖啡,服务员热情地迎上来:“新年好,先生,您几位?”古洋答道:“找人。”这时,因为室内的热气,他的眼镜出现了一层薄薄的白雾,他摘下眼镜在大厅里四处张望。郑帆看见古洋,赶忙地走过来,笑呵呵地说:“古洋,这边。”

    古洋尾随着郑帆,面带微笑,他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身着一件黑色衬衫,白色毛织马甲,一条黑色的西裤,释放着一种伪装的成熟。郑帆是古洋的死党,挚友,计划的推动者、落实者,更是他名副其实的帮手。这种特殊的友情是在高中时期铸就的,得到蓬勃发展是在大学,出现了质的变化则是工作后。

    古洋坐下,脱掉白色的羽绒服,把围巾折好放在沙发的左面。郑帆为他倒了杯茶,说道:“初三我从老家回来就去你家找你了,你妈说你去北京找陈卓去了,你还想喝点什么?”

    古洋挽起袖子才开口:“来壶普洱吧,看你那大胖脸给你刮刮油。”

    “呵呵,好!”郑帆对旁边的服务员吩咐道:“来壶普洱,再来几份茶点和一个大果盘。”郑帆拿出香烟,刚想抽,想到古洋不抽烟,便识相地将烟扔在桌面上,说:“这春节过得挺好,看你红光满面的,和陈卓的好事定了?”

    “怎么也得等她把学士学位拿下来再说。这个年可烦死我了,年底的时候,我从省里一回到北山,我爸就逼着我相亲。”古洋叫苦不迭地说。

    郑帆端着茶杯,不时晃着左手手腕上的江诗丹顿手表,他想提醒古洋:哥们身价不一样了。他笑着说:“呵呵,你和你妈迂回加包抄还没有把你爸这块阵地攻下呢?”

    古洋并未在意他的小动作,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摇摇头:“咱们可是85后,我还没敢跟陈卓说,否则她那脾气一定让我血溅当场。”

    “所以,你应该像韩寒一样有了自动过滤功能,适当的时候也听你爸的话,去相相亲。哎!你工作的事落实了吗?”

    古洋手指蘸着茶水在茶海上来回摩擦,随口道:“落实了,就去交通局,三月份就要走马上任了。”

    “职位定了吗?”

    “没有。”古洋抓起一块西瓜吃起来,并歪头看着路边,窗外两位城管工作人员正在沿街没收小商小贩的所售物品,便问道:“广安大街的庙会是哪承办的?”

    “市里和桥东区。”

    “那应该都缴费了是吧?”

    “没错。”

    古洋手指着窗外的景象问郑帆:“那他们怎么违反规定,又非法收取商户所得。”

    郑帆不以为然,指着古洋:“你看你,你看你,又认真了,现在哪的城管不一样,城管就这点事儿。”

    古洋泯了一口茶,对郑帆说:“拿你的手机拍下来。”郑帆立马照办,对于古洋说出的话,他一般不会有任何异议。郑帆边摄着像,边坏笑着问:“去北京爽歪歪了吧?陈卓不得感动死。”

    “庸俗,陈卓不是容易感动的女子,也不是有着强烈虚荣心的女子,知道吗?你以为都像你的小妈,只看对方的钱数不看对方的岁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