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死成这样怎么不拉去烧”-第2/3页

加入书签
    水上派出所的四条汽艇在柳下河里执行任务,十七个师傅在柳下河两岸连夜打捞,这些全要花钱。

    并且这才是刚刚开始,摸排出线索要往下查,摸排不出线索要想其它办法,总之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别说5万,或许50万也不一定够。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不知不觉已深夜11点56分,良庄摸排行动进行的最早,汪干事在他的表格上打下最后一个勾,如释重负地瘫坐在椅子上,笑问道:“韩局长,良庄的试考完了,这份答卷满不满意?”

    “这有什么满不满意的,现在就看丁湖李庄永阳的。”

    云主任回头道:“我这还有21个村民小组,最多一个半小时。”

    “我这边19个,也快了。”钱朋放下对讲机,忍不住问:“韩局,折腾一晚上,花那么多经费,值得吗?”

    韩博苦笑道:“值不值得,这个也不好说。干我们这一行跟其它行业不一样,明知道是大海捞针一样得去捞。”

    与此同时,分局治安中队民警李会斌在一个村干部带领下,敲开花甸村六组一户靠路口人家的门。

    老两口和孙子在家,儿子儿媳在外务工。

    明天正好星期六,这么晚小朋友仍在看电视,门是他开的,二老也是他叫醒的。

    说明来意,老爷爷摇摇头,一边招呼二人坐,一边哈欠连天说:“没有没有,没见过没见过,我们花甸多偏,没外人来,平时卖货的都很少。”

    “大爷,你再帮我想想,这段时间周围有没有哪家姑娘媳妇出去没回来,没消息,家里很着急的。”

    “出去人多了,种田不赚钱,年轻人谁在家?没消息的没有,不找好工神作书吧谁出去,出去要花路费。更没有你说的那个长头发,耳朵底下有痣的。”

    这一个村民小组已经询问过七八户,谁也没见过,家里都没人失踪失联。

    其实想了解这些情况用不着挨家挨户问,只需要请村干部打听打听就行。

    李会斌感觉这是在做无用功,这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经费。正准备起身告辞,小朋友突然回头道:“我见过耳朵下有痣的女的,爷爷,你见过,奶奶也见过!”

    不会这么巧吧!

    李会斌一愣,急忙问:“小朋友,告诉警察叔叔,你什么时候见过,在什么地方见到的,痣是在左耳朵下面还是在右耳朵下面?”

    “去年,就在这儿,她在我家住了好几天,左右左,左右左。”

    小家伙跑到客厅中央做了个怪异的动神作书吧,突然指着左耳笑道:“这边,左边。她是长头发,不过没穿黄衣服。”

    天底下没那么多巧合,李会斌欣喜若狂,紧拉着他双手问:“她个子有多高?”

    “比我奶奶高,跟我妈差不多。”

    “你妈妈多高。”

    “不知道。”

    有些小孩连母亲的生日都记不得,怎么会去记身高,再说农村人谁又闲着没事干去量身高,李会斌松开双手,在门框上比划道:“有没有这么高?”

    小家伙眨了眨眼,左看看右看看,朝上指了指:“高一点,一点点。”

    尸体长163厘米,穿上鞋,如果头发再梳起来就不止了,李会斌追问道:“小朋友,她看上去比较胖还是比较瘦?”

    “瘦,不胖,比我妈还瘦。”

    老人家显然记得这么回事,一脸不耐烦地摆摆手:“对对对,是有这么个女的。公安同志,这跟你说的不一样,去年冬天的事,不是前段时间。”

    “大爷,您要是再看见她,能不能认出来?”

    “能,在我这儿借宿七八天,不光我见过,周围人全见过。弹棉花的,小两口,外地人,把周围棉花全弹完就走了。赚不少钱,也能吃苦,从早弹到晚。”

    这就解释得通了!

    弹棉花的,头上戴帽子,脸色戴口罩,正好把痣挡住。来弹棉花、来看热闹的人注意不到,借宿在他家,要洗漱,要吃饭,他们祖孙三人能看见。

    可是光凭一颗痣,光凭身材身高差不多,无法确认就是同一个人。

    现在汇报有点早,李会斌权衡了一番,掏出香烟笑着问:“大爷,您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去村办公室,我想问仔细点。在这儿问影响您孙子休息,明天不用上学不等于可以看电视看很晚,影响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