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旧友,夜叫城门

加入书签


“正是!”

那边城楼上,齐驿丞用责备的眼神看向儿子齐茗:“你这小儿,知县大人尚且未应声,你先开什么口?”

“回禀父亲,城下的人我认得,他是儿子的同窗好友陆兄。”齐茗对父亲拱手道。

齐驿丞此时正与几个戴乌纱的共同簇拥着一人,那人身穿青色文官常服,胸前补子上绣着形似鸳鸯的水禽,表明了他的身份——余县父母官,知县吴文秋。

“眼下正值寇乱,观海卫援兵又迟迟不至。你这同学深夜叫门,守军怕他是倭寇奸细,想必不会冒险开门的。”齐驿丞摇摇头。

“父亲也曾听过陆兄之名吧?他十三岁中秀才,也曾名传涌川府内。”齐茗提起这桩往事,却意外地看见吴知县的眼睛亮了一下。

“哦!是他?他就是那个神童?”吴知县亲自看向了城下,冬夜薄雾里,陆淇站得笔直,竟没有半分畏寒瑟缩的模样。

见吴知县起了兴趣,齐驿丞添了一句:“老夫曾听人提起过,这陆秀才年纪虽小却不慕虚荣,是个正人君子。余县辖内有此后进之生,皆仰赖知县大人的教化之功,想来总不会与倭寇勾结,辜负圣贤之学吧?”

“嗯……”吴知县捻了捻颔下长须。

而此时陆淇也正在思索,这个声音曾经在哪听过……

对了,是半年前的葬礼上!

那场名义上是妹妹陆淇的葬礼,实际上棺材里的人是陆筠,从此以后陆淇便顶替了陆筠的身份。

此人叫齐茗,是陆筠的同窗好友。

记得他曾来灵堂吊唁,不止送上厚礼,还在灵位前嚎啕大哭泪湿衣襟,惹得真陆淇在旁一阵困惑——我认识他吗?

但现在唯有靠他了。

陆淇朝城墙上喊:“齐兄!还望替陆某传句话,我有一件人命关天的要紧事求见知县大人,越快越好!陆某感激不尽!”

城墙边的士卒不耐烦地驱赶道:“兀那秀才,快快走开!仔细我手中这箭矢,可不留情面!”

眼见士卒将要张弓搭箭,陈银儿不由得拉了拉陆淇的胳膊。

但陆淇很固执。

突然,那城楼上有人说了句什么,士卒们齐声应是。

随后没多久,两个大竹笼就从城楼上被放了下来。

“陆兄,城门不能开!”齐茗喊道:“可知县大人准你们入城,快进到竹笼内,我们吊你上来!”

……

终于上了城楼。

不算宽阔的城楼上站满了人,最中间那个穿着电视剧里的青色官服,端着盏热茶,好整以暇地对陆淇道:

“你就是陆秀才?你有什么人命关天的要紧事,定要面见本县?”

这人就是知县!

陆淇赶忙躬身行揖礼:“回知县大人,正是!

小生陆筠,是余县下辖陆家村人士,今夜初更时分,陆家村口处有一伙倭寇登岸,看火光起码有二十余人。

小生与内子划船逃离时遭到追杀,幸而大雾漫野,使我二人逃出魔掌。只是不知现在村中父老如何了,倭寇凶残,还请知县大人点兵前往相救!”

说罢,陆淇长揖到底,陈银儿也行了个大礼。

城楼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气声,后首一班文官纷纷相顾,此事干系重大,大家谁都没有再多嘴。

吴知县的眼睛瞪大了:“陆秀才,如此大事不可胡言!你当真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事关者大,因此刚才小生不敢在城下高喊,只怕被百姓听见引发骚乱。但事况亲身经历,此时小生的船尾上还钉着一支箭呢!”陆淇指向石堤。

“杀千刀的倭寇!”

“这帮贼子!”

城楼上响起低低的咒骂声。

吴知县猛地把茶盏掷在地上,向身后众人喝道:“听令!除守门士卒外,县里衙门一干衙役通通整刀备船,即刻启程去陆家村!”

“是!”

“还有,”知县向齐驿丞道:“加派驿卒,快马再往观海卫发信求援!”

“是!”

齐驿丞拱手退下。

随着知县的一场指挥,半座县城都被搅了起来,牵马套车的,开水门摇船的,知县就连自己的家仆都叫了出来,足有百十人。

弓箭手站在船后,执矛兵站在船前,岸上几个骑马的充当先锋,其余衙役抗枪挎刀在后面跑。

在知县急催下,没一会儿功夫,船队的灯火就消失在了视野里。

事已至此,能做的都做了,陆淇也只能暂且安下心来。体力已经耗尽,陆淇只觉得天旋地转,胸前怕是早已亮起了红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