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猜不着

加入书签


“宝兄弟也焦躁了,快坐下,我瞧着林妹妹恐怕还没说完呢。”薛宝钗忙起身,亲手把宝玉摁回座位。

   贾母忙拉着黛玉看向自己,急问:“还有么?”

   “有。宫里大约是对妃嫔们省亲之事已经有了章程。陶大监说,大姐姐省亲,应该是年下。但具体是什么时间,就不得而知了。将才那种场合,我也不好问太多。”

   黛玉含笑道。

   众人又是轻轻轰地一声,然后便是各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低语。

   就连宝玉都惊喜交加:“我,我过年的时候能看见大姐姐了?!”

   “对!”贾母一把把他搂在怀里,笑得合不拢嘴,接着便鼻子一酸,拿了帕子拭泪,“我都十来年都没见过元儿了!”

   说着又伤感起来,搂着宝玉呜咽道,“我最疼的敏儿偏走得早;我一手带大的元儿进了宫,想见一面也难如登天……”

   宝玉撅着嘴帮她擦泪,低声道:“还有林妹妹。”

   “正是!还有你!你这丫头,不知道哪儿来的倔脾气!长辈都发了话,你还句句不听!我还能活多久?想让你多在身边陪几天都不行!”贾母哭着哭着,忽然冲着黛玉发起了火。

   黛玉垂着头站了起来,一言不发,只听着。

   看着她挨骂,宝玉又不忍得,回手抱了贾母,低声道:“妹妹身子弱,您慢慢说……”

   “我说的快慢有什么用?她又不听我的!”贾母哭着捶自己的胸口,“我白养了这么大!回家一趟,见了她那个爹,再回来,就什么都不听了!”

   满室皆静。

   但黛玉的头,却缓缓抬了起来。

   “回外祖母的话,我家先父教了我很多道理,其中有一条就是明辨是非、知恩识义。

   “外祖母是长辈,您臧否先父,我做晚辈的,不该说什么。可是不用先父教,我也知道,忠孝之间,忠在前;君亲之间,君在上。

   “从先父的丧事起,宫里注意到了、插手了,我该听的、能听的,就必是宫里为先了。

   “大姐姐封妃,府里喜气洋洋。我在外头住着的话,怎么守孝?守得个什么孝?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的道理,我一向都懂。

   “可我就此索性不守孝了呢?宫里的脸,又往哪儿搁?

   “外祖母,我自幼就是这个样子。我愿意敬重每一个人,只要他们也肯敬重我。”

   黛玉后退两步,踏上平地,规规矩矩一个大礼行下去,双手伏地,额头贴在手背上,又道:

   “陶大监说我过于瘦弱,所以要趁贾妃娘娘回府省亲时给我送一位专司调理身体的姑姑来。还请外祖母知悉。”

   说完,站起身来,再一屈膝,便要告辞。

   可她前面的话已经说得贾母和王夫人等都变了脸色,再听见这话,贾母情不自禁地紧盯着她问:

   “这究竟是那陶大监的意思,还是宫里……皇上的意思?”

   黛玉愣住。

   这个她还没来得及仔细考虑。

   “我不知道。”

   贾母和王夫人担忧地对视了一眼。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黛玉淡漠的目光从她们脸上扫过,“终究,对娘娘来说是好事,就行了。我实在是撑不住,乏透了。回去就要吃药。各位,我就不奉陪了。”

   说完,再也不停,在众人一叠声的挽留中,后背笔直地走了出去。

   宝玉慌张地放开贾母,追了出去:“妹妹!林妹妹!”

   “二哥哥留步。你我又大了一岁,行动越发要守规矩。别让二舅母再为你担心生气了,快回去吧!”林黛玉冷冰冰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屋里再度安静下来。

   “妹妹真的要等三年后再解封梨香院么?”宝玉悲伤地问。

   黛玉“嗯”了一声,再道一声:“告辞了。”扬长而去。

   许久,贾母低着头挥了挥手,众人明白,默默起身,悉悉簌簌地退了出去,只有王夫人在鸳鸯的示意下,坐在那里没有动。

   而鸳鸯自己,则早就遣了人出去请了贾政过来。

   待贾政来了,王夫人低声把黛玉刚才的话都说了,贾母才疲惫地抬起头来,看向贾政:“你怎么看?”

   “林丫头今年满打满算才十二虚岁……去年那姓陶的见她,才十岁出头,不可能是……”贾政不可置信地连连摇头。

   贾母轻轻叹了口气,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