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议和无望,崇祯调兵

加入书签


    良久。

    崇祯皇帝面色疲惫的坐回了龙椅之上,眼中闪过一抹无奈之色。

    四万关宁军被清军击溃,眼下就只剩下卢象升的三万多兵马,如何是清军的对手。

    若是清军全力围攻京师,那又该如何应对。

    如果京师守不住的话,自己岂不是会成为清军的俘虏。

    思及至此,崇祯皇帝再也不敢继续想下去了。

    他可不想成为北宋时期的宋徽宗与宋钦宗,也不想成为英宗朱祁镇,更不想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

    为今之计,只能寄望于与清军议和这条路了。

    “杨爱卿,派人前去盛京议和之事,可有结果了?”

    前些时日,杨嗣昌建议开启议和,以拖缓清军寇关劫掠之事。

    对此,崇祯皇帝也同意开启议和,并吩咐杨嗣昌全权负责此事。

    现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也该有消息传来了。

    杨嗣昌面露惭愧之色,跪伏在地,请罪道:“请皇上恕罪!议和之事怕是没有结果!”

    “这是为何?难道皇太极不愿意议和吗?”崇祯皇帝面色不解的问道。

    “启禀皇上,那皇太极遣人送来书信告知微臣,要想再次议和,需得我大明派出议和钦差,持皇上亲笔国书,展示我大明议和的善意。”

    “之后,那皇太极才会同意议和!”杨嗣昌低首磕地的请罪道。

    听完杨嗣昌的话语后,崇祯皇帝的面色变得极为难看,想都没想的拒绝道:“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这句台词,有没有感觉到一股熟悉福)

    “那东虏虏酋之父,昔日也不过是我大明一家奴而已,趁着我大明内忧外患之际,起兵造反,占我辽东之地,杀我辽东百姓。”

    “如今,朕不计前嫌,愿放下往日仇恨,暂且息兵议和。没想到这皇太极还如疵寸进尺,实在可恨!”

    爱惜面子的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会同意派出议和钦差,持国书前去议和呢。

    若是他真的这样做了,岂不是在表明,大明与大清是处在对等的地位上,而且还间接的承认了大清立国的合法性。

    对于这一点,是崇祯皇帝所无法容忍的。

    当然,崇祯皇帝最为担忧的,还是怕遭到朝臣的反对与百姓的唾骂。

    因此,十分了解崇祯皇帝性子的杨嗣昌,才不敢主动将议和的结果告知崇祯皇帝。

    既然议和之路走不通,那就再想其他办法吧。

    可是,面对十万清军寇关劫掠,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杨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应对现今的局势?”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的崇祯皇帝,只好向杨嗣昌问询。

    杨嗣昌欲言又止,似乎想要些什么,但最后还是摇头回道:“蒙皇上垂询,微臣暂时也没有什么办法!”

    “唉!”崇祯皇帝长叹了一口气。

    随即,崇祯皇帝对着身旁的王承恩吩咐道:“大伴,去传召内阁诸位大臣前来议事!”

    “奴婢遵旨!”

    王承恩出声应是,随后转身退出了暖阁。

    一刻钟后。

    以刘宇亮为首的诸位内阁大臣,皆已来到了暖阁之内。

    “诸位爱卿,这是高起潜那奴婢送来的奏折,你们都看看吧!”

    崇祯皇帝将高起潜上疏的奏折,拿给了诸位阁臣观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