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肥皂

加入书签


    怀着沉闷的心情,刘博源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墩外的河旁。

    河没有名字,由于它靠近海子山墩,人们就习惯将它叫做墩河。

    河面宽不足五米,流量也不大,能清晰望见河中的砂石。

    此时几名妇人正在河边浆洗衣物,她们拿着木棍反复捶打着衣物,之后又用水洗净,再反复揉搓。

    这样浆洗衣物,不仅费时费力不,再好的衣物也很快会损坏的。

    她们难道不用皂角吗?

    “几位婶儿,你们浆洗衣物不用皂角吗?”刘博源好奇问道。

    那几名妇人见是墩内的百户大人,连忙放下手中衣物,施手行礼,其中一名妇人苦笑着回道:“大人有所不知,这皂角我们哪里用的起啊!”

    “为何这般?”刘博源惊讶道。

    那妇人回道:“这皂角都是大户人家用的,一块就得三十文钱呢!我们这些穷苦人家,连吃饭都是吃不饱的,哪里有这钱财去买皂角,衣物多洗洗两遍也是一样。”

    “啊!原来如此!”

    既然用不起皂角,那也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呀。

    没错,刘博源立马想到了前世最容易制作而且价格又便夷一种物品—肥皂。

    起肥皂这东西,大家时候可能都用过,不仅可以用来洗澡,而且还能拿来洗衣服,可谓是一皂两用。

    肥皂的制作也十分的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材料和技术,恰好刘博源在前世上大学打暑假工的时候,就在生产肥皂的工厂里待过一段时间,对于肥皂的生产流程还是十分的熟悉。

    做就做,刘博源快速回到墩内,在厨房内找到发酵用的碱面,随后又寻来一些生石灰,用一个大木桶把两者搅拌在一起,待搅拌的差不多后,开始慢慢的往里面倒入水。

    “滋啦!”

    水的加入,使大木桶中开始冒出大量的热气,犹如沸开般翻滚,厨房内也冒出一大片水汽,温度也极急剧升高起来。

    随着水越加越多,木桶内的反应也逐渐停了下来,刘博源赶紧用木棍再次搅拌起来,以便能充分反应。

    静置了一段时间后,原本浑浊的水逐渐变清,沉积在底下的是一些白色的粉末物体。

    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这其中做法,这其中便是用到了初中时期学的化学知识。

    生石灰与碱面加水,就是氧化钙与碳酸钠及氧化氢,三者的反应最后得到的便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溶液。

    沉积在木桶底下的则是碳酸钙,而透明的溶液则是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刘博源心翼翼的舀起最上面的溶液,随后倒入锅内,开始生火。

    做完这一步,就差最后一种材料了,那便是油。

    厨房内能用的油也只有军士们经常炒菜用的动物油—猪油。

    刘博源慢慢地往锅内加入一块块已经凝固的猪油,随着温度的升高,猪油也逐渐融化,在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脂。

    拿来木棍继续搅拌,在烧碱与油脂的皂化反应下,油脂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层暗黄色的粘稠液体。

    见到这暗黄色的粘稠液体出现,刘博源这才点点头,终于做出来了。

    虽然他的法子是个土方子,且所用的材料又不是太过合适,但最后得到的这些粘稠液体便是肥皂无疑了。

    刘博源用勺子舀起肥皂,把它倒入一个木盒中,待凝固了几分钟后,便把肥皂倒出,最后得到了一块方方正正的肥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