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顶梁柱塌了

加入书签


宜宾城外,宜水河上游水坝年久失修,官府在宜宾城广征男丁前往修缮。

   葛家是宜宾城郊的一个小户人家。家中有几间破旧的平屋,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子旁边一小块菜地。葛山在城里打工的工钱,是葛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面对一百文钱一天的工钱,家底不丰的葛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葛家到了葛山这一代,只剩下他一个男丁。开年就是四十岁的葛山,如今有十个闺女,却还没有一个儿子!

   当意外发生在葛山身上时,他最后一句话是:“我还没儿子,我不能死!”

   事与愿违,葛山在修水坝时意外坠落,不治身亡。

   工友们将葛山送回家,葛老太太见到儿子后嚎嚎大哭,瞬间苍老了许多!葛山的妻子杨丽丽当场晕倒。孩子们也都哭成一片。

   葛家唯一清醒的成年人丁宁,有着八个月的身孕,此时正茫然无措地站在一旁,腿边一边一个正在哭的孩子。

   葛夏九见家里乱成一锅粥,连忙跑到葛老太太身边,拉着她的胳膊喊:“奶奶,奶奶,娘晕倒了要看大夫,叔叔们也还有事情要说呢。奶奶,这个家,还等着奶奶当家做主呢!奶奶!”

   听到孙女稚嫩的声音,葛老太太清醒了许多。白发人送黑发人固然伤心,可活着的人,日子还要过下去!

   到底是经过事的,老人家当下抹了把眼泪,喊了四孙女葛春暖去六吉巷口找王大夫。

   一工友见要出门的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女娃,便拦了下来,说他去,他跑得快。

   葛老太太和几个孙女合力把杨丽丽抬回了屋,又去洗了把脸,才问来见葛山的工友。

   葛山的工友将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葛老太太又忍不住落了大把的泪。

   工友们带来了葛山的工钱和工地的补偿。说是这意外发生,葛山自己也有责任,故而补偿不多,打总给了十一两银子。

   他们见葛家这情况,帮了好些忙才各自回家。

   王大夫给杨丽丽诊了脉,杨丽丽已有两个月身孕,方才惊吓过度,如今胎像不稳,需要安胎。

   葛老太太伤心之余,又感觉多了一丝希望。她默默祈祷杨丽丽这胎是个儿子。

   葛家亲眷不多,傍晚时,葛山的妹妹一家子,二女儿女婿一家,三女儿女婿一家都到了。

   至于大女儿葛春意,她随着丈夫去了边关,这会儿连消息都还没收到。

   后面几天,葛家太太花了三两银子,办了个“体面”的葬礼,办了场法事。明面上的事算是办妥了。

   可后面的日子怎么过,还需要好好筹划一下。

   葛家老爷子年轻时当过兵,回来后干活也勤快,攒下了些家底。一小部分给女儿做了嫁妆,大部分都还在葛老太太这里。

   葛山干活也是勤快的,架不住家里孩子多,他的小家一直是葛老太太帮衬着才有现在的日子。

   而葛老太太手里的钱,这些年补贴儿子一家已经花了不少,还在儿子三十岁无子后,花了大价钱买了“宜生养”的妇人丁宁回来。

   葛山前面那位老婆有些陪嫁,平均分了三份给三个女儿做了嫁妆。

   现在的老婆杨丽丽只陪嫁了几身衣服和几样不值钱的首饰,这样年一直在生孩子养孩子,根本没有收入。

   所以说,葛家现在有的银子,满打满算不到十两。

   一个老太太,两个孕妇,一个还得吃保胎药,七个未出嫁的小女孩,再怎么省吃俭用也撑不了半年。

   更麻烦的是,两个孕妇,一个快要临盆,一个需要静养,再加上孩子,家里根本照顾不过来。

   不得已,葛老太太找了姑奶奶和两个出嫁的孙女帮忙,希望她们能帮忙照顾一下家里最小的三个孩子。等到丁宁出了月子,杨丽丽坐稳了胎,再将孩子们接回来。

   葛老太太打发了丁宁和孩子们,一个人与三家人谈。

   三孙女婿沈吉安是杂货铺的小管事,最先明白葛老太太的意思,说:“奶奶,您知道,我家里还有两个小子,再带个妹妹回去,怕冬韵照顾不过来。好在,妹妹们大了,做工挣钱好过坐吃山空。我这儿留意着适合妹妹们的差事,等过了爹的七七,就带过去让人瞧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