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惊闻地动

加入书签


景正八年,春。

   “大皇子殿下好。”遇到了一队宫女。

   十来岁的少年懒洋洋地坐在台阶上,啃着梨子,见状摆了摆手。梨汁顺着袖口流了下来,他手忙脚乱地摸出帕子擦,深深地叹了口气。

   “唉——”

   安弘察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他早上才去给自己的皇帝老爹大献殷勤,逗得他哈哈大笑。成功躲过了前几天没去上课,翘课去御花园抓鸟的骂。

   本想蹲着饭点,再刷刷亲爹的好感,好讨个出宫玩的彩头。谁知一到前殿,殿前台下乌压压得立着一片臣僚,各个神色晦明。

   奉天殿是平日里文武百官上朝议政的地方,房檐本就比其他宫殿高出一截。平日里已经很显端庄肃穆,今个儿气氛更显凝重。

   这是出了什么事这么大阵仗?安弘察有些好奇。

   奉天殿内落针无声,大殿里回荡着隐隐忍的痛呼声,庭杖落在人身上,也落在众臣心里。

   皇帝高坐龙椅上,目光从群臣低垂的脑袋上掠过。

   “很好,很好。满朝文武、能臣良将,就没人说得清华州如今是何境况,嗯?”皇帝脸色差得难看。

   “有没有人能告诉朕?陕甘地动三月有余,百姓幸存如何,房屋损毁如何,民生如何了?”

   他阔步走下台阶,抬手一挥,两侧执杖的侍卫停了下来。

   “你呢?陕西巡抚。若不是华州知县冒死进京状告,你打算瞒朕多久?”

   陕西巡抚......已是回不了话,整个人进气不如出气多。

   “陛下。”户部尚书崔皓顶着压力,上前一步,“方镜欺上瞒下,罪大恶极,理应严惩。”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但陕甘等地情况不明,现已是大震在前,这往后会不会有蝗灾、瘟疫尚且未知。如今已二月,开春便是春耕了。急需朝廷派遣官员前去详知情况,以筹谋万全之策。”

   “是啊,陛下。赈灾当为紧要。”有了崔皓带头,众大臣仿佛是找到了主心骨,纷纷开口应和。

   “赈灾赈灾,朕不知道吗?如今西北战事刚歇,国库空虚,哪来的钱赈灾!这该死的方镜,若是能早日上报,又何以至此!”

   皇帝越想越生气,一把撩起朝服,抬脚把方镜踹翻在地,大步往外走。出殿便撞上了探头探脑的安弘察。

   “你在这干什么?”

   啧,我这该死的好奇心。皇帝老爹心情不好,今个儿不该来。

   安弘察扬起笑脸卖乖:“想同父皇用午膳。”

   自家臭小子还算贴心。

   阳光正好,洒在少年身上越发衬得人面如白玉。自家崽子一双眼睛像极了他早逝的娘亲,黑亮清澈,又熠熠生辉。

   许是年纪还小,脸上还带着些婴儿肥,显得灵动可爱。看起来肉嘟嘟的,很是想要捏一把。

   皇帝神色稍敛,可嘴却一点也不留情,“没饭吃了。曹武德,宣左右丞相并六部尚书议政。”

   他伸手抓住想逃跑的安弘察,“你也来!一天到晚躲懒,也是时候替朕分忧了。”

   我的老天爷,安弘察皱着一张苦瓜脸。

   自己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好好的正上着大学。莫名其妙胎穿来到这大安朝,成了当朝大皇子。

   好不容易熬过了难捱的幼儿时光,本以为能肆意人生潇洒走一回,当一只快快乐乐的小咸鱼,怎么这也能拉壮丁?

   而且分忧分忧,让我分忧是不是不太好?

   虽说现在众人看见安弘察,都得叫一声“大皇子殿下”。可这里的弯弯道道,真的是扯也扯不清。

   这话还得说到先帝在位时。

   先帝这人吧,治政的水平普普通通,儿子倒生得不少,那时的场面,堪比九龙夺嫡了!

   安弘察的父亲齿序行三,但母族不盛。为了能拿下皇位,他假做安弘察为男胎,使了招偷凤转龙,这才有了大安朝的首位皇孙。

   如今继位也八年有余了,相比较刚开始时的漏得像个筛子,虽不能说海清河晏,起码也是小有起色,对得起列祖列宗。

   ——

   御书房。

   诸大臣见到大皇子也在,皆是一愣。

   “臣等见过陛下,见过殿下。”

   “免礼。”皇帝抬手赐座,也不废话,直切正题,“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赈灾人选?”

   “陛下。”首先说话的是工部侍郎王选,“陕西知府瞒报三月有余,说明其地方沆瀣一气,上下勾结。臣认为赈灾之人,当有手腕魄力,且清廉正直,户部左侍郎邹大人正适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