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1-1\/10^40)光速

加入书签


对撞区域,是环黑洞粒子加速器的核心部件。

   它整体呈现着一个标准的球状。

   球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着携带加速磁场的管道,管道一直通向远处的粒子捕获装置。

   当粒子捕获装置的阀门开启后,无数高能粒子便会顺着这条管道冲向球体对撞区域,并于对撞区域的正中央发生碰撞。

   球体的侧面,同样连接着一条条附带加速磁场的管道。

   和两条主管道相比,这些副管道的直径要小很多。

   它们的作用很简单,当微型黑洞生成时,高能粒子将会从这些副管道喷涌而出,从各个角度射向位于对撞区域正中央的黑洞!

   对撞区域的外围,则包裹着一个更大的球形结构。

   这个巨大的球形结构内充斥着各式各样、大量的仪器和设备,其中,更是不乏最新型号的引力场生成装置。

   所有的装置,都只有一个目的——稳定微型黑洞。

   ……

   随着吕永昌一声令下,大量的粒子自人联舰队出发,通过一道又一道的,由舰载无人机生成的脉冲式磁场,开始不断加速。

   为了方便获取,也为了便于加速,实验粒子选定为最普通、最常见的电子。

   10%光速!

   50%光速!

   95%光速,99%光速!

   环黑洞粒子加速器拥有极长的加速管道,因此,即便电子速度已经无比接近光速,仍然需要长达一年时间才能走完全程。

   为了节约资源,舰载无人机的脉冲式磁场并不是全程开启。

   而是跟随着电子群,逐段逐段启动。

   这不仅节约了电子加速时的能量损耗,同时还保证了高能电子群全程可以得到不间断的加速!

   由于舰队前后发射了上万批高能电子,所以,整段加速管道的工作模式就像是一盏快速闪烁的霓虹灯一样!

   (1-1\/10^40)光速。

   简单地来说,便是小数点后有40个9。

   理论上来说,这是高能电子群在完成加速后达到的速度。

   这个时候,每一个电子携带的动能已经远远超过了1J。

   截至目前,这是人类文明将微观粒子加速到的最高速度,也是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极限。

   根据狭义相对论,小数点后每多一个9,粒子携带的能量都会增大无数倍!

   当小数点后有27个9时,单个电子携带的动能将会正式超过1J。

   当小数点后有60个9时,单个电子携带的动能就接近了地球每秒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

   这是极其夸张的能量!

   可以预见,当这股磅礴的动能集中在电子这么小的范围中释放的那一刻,其造成的能量波动是无比剧烈的!

   ……

   一年后。

   离预计加速完成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此时的实验室内,已经挤满了人。

   几乎整个【地球号】上醒着的院士都放下了手中的研究工作,并汇聚于一号实验室内。

   所有人都希望能亲眼见证这无比神奇、宏伟的场景!

   吕永昌右手攥拳,紧张地仰望着全息投影上的倒计时。

   时间一分一秒缓缓流逝。

   随着倒计时数字的不断减小,实验室内的气氛也逐渐凝重起来。

   “零,再次确认粒子捕获装置的工作状态!”

   吕永昌用力抿了抿嘴唇,开口说道。

   这已经是这个小时中的第三次检查了。

   “粒子捕获装置状态正常,目前尚未捕获到达标粒子。”

   和前两次一样,零的电子合成音依然平静地回应道。

   “滴!”

   话音刚刚落下,随着倒计时来到最后五分钟,蜂鸣器的尖锐声音从一旁传来。

   “检测到高能电子群已成功进入最后一段加速磁场。”

   电子合成音再次响起:“粒子捕获装置姿态调整已完成,随时可以捕获达标粒子。”

   对于吕永昌来说,亦或者说,对于实验室内的所有院士来说,这五分钟,就像一年一样漫长。

   他们可以压抑着自己的呼吸,唯恐自己粗重的呼吸跨越时空,影响到了极远处正在宇宙中飞速穿梭的高能电子群。

   ……

   远处。

   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一群电子在脉冲式磁场的作用下飞快地朝目的地飞驰而去。

   和一年前相比,它们的数量已经减少了9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