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光子操控

加入书签


见到吕永昌没有打断他话语的意思,汤文山院士继续说道。

   “目前的量子通信技术想必您也清楚。”

   “其中并没有蕴含所谓的超距纠缠效应。”

   “它只是借助了量子的纠缠分发和隐形传输,将信息进行了严格的加密。”

   “而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理论可以运用量子的超距纠缠效应来传递消息。”

   (ps.现实中,量子超距纠缠效应并不能用来实现超距通信,信息的传递速度依旧受到光速的限制。)

   吕永昌点了点头。

   这方面知识他自然是清楚的。

   只是……

   “汤院士,目前限制量子通讯技术的关键难点,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我们无法对单个光子进行精确的操控。”

   汤文山顿时陷入了沉默。

   “这么说……倒也没错。”

   汤文山有些纠结地说道:“如果我们可以对单个光子进行精准操控,那我们只要携带另一颗纠缠态的光子,这样自然可以实现超距通讯。”

   吕永昌耸了耸肩:“这不就好了吗?”

   “我们现在的任务很简单。”

   “对单个光子实现精准操控。”

   ……

   三个月后。

   主实验室内。

   一台巨大的精密仪器坐落在实验室正中央。

   这就是三个月来所有人的科研成果。

   一台单光子控制装置。

   吕永昌和汤文山神色忐忑地站在控制装置前,默默地对视了一眼。

   “汤老,开始实验吧。”

   吕永昌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这是实现量子超距通讯的第一步。

   只有实现对单个光子的完美操控,他们才可以借助量子的超距纠缠效应来传递信息。

   听到吕永昌下达的命令,汤老眼中透出几分复杂的神色。

   兴奋,忐忑以及期待。

   他缓缓按下面前的一个按钮。

   机器启动了。

   指示灯迅速转换。

   随着指示灯变绿的瞬间,一颗光子从操控装置左侧的单光子发射仪器中射了出来!

   光子以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在导管中运行。

   只是一瞬间,这颗单光子便通过了狭长的导管,进入了右侧的一个密闭黑箱中。

   黑箱内部安装了大量的偏振片,半波片以及干涉仪。

   而黑箱内壁,则被安上了反射性极高的镜面。

   镜面的作用很简单,防止光子逃逸,亦或者说,被这个密闭黑箱吸收。

   而其他的设备,都是为了实现对光子的精准操控。

   “检测到单个光子!”

   看到面前显示屏上出现的一些数据后,吕永昌眼神顿时激动了起来。

   “零,试试看,能不能对这颗光子的状态进行精准操控!”

   光子运行速度过快,状态又太过复杂,因此,想要实现对其的操控,只能借助于零这个强人工智能。

   “是,教授。”

   伴随零的声音响起的,是机器运行的轻微嗡鸣声。

   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现的复杂数据,吕永昌轻轻攥紧了拳头。

   “教授,成功了。”

   零平淡的声音在主实验室内回响:“仪器成功改变了这颗光子的运动状态和自旋状态。”

   短暂的寂静后,主实验室内响起了响亮的掌声!

   “吕教授!我们成功了!”

   汤文山迈开脚步,快步冲到吕永昌身边,伸出双手紧紧地握着吕永昌的手,眼中的兴奋仿佛要溢出来一般!

   “是啊!”吕永昌猛地松了口气,“我们成功了!”

   虽然有系统作保证,但直到此刻,他心中悬空的巨石才彻底落到了地上。

   “汤老,接下来,我们该准备研究一对纠缠态光子了。”

   当然,在此之前,吕永昌给一众科研人员放了个小假。

   毕竟,连续三个月的高强度科研工作,不是每个人都撑得住的。

   ……

   回到办公室后,吕永昌坐在办公椅上,再次闭上双眼。

   从刚才实验成功的那一刻,他心中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他们现在掌握了对单个光子的精准控制,那原本被抛弃的光量子计算机,是不是可以再次派上用场了?

   毕竟,一开始放弃光量子计算机的原因,就是其无法编程,只能解决特定的问题。

   而无法编程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类无法精准控制光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