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脑中真书藏万卷

加入书签


没有再说什么,礼部官员离开了乙室。

   在院内大桃树下站定,礼部官员低声对李先生道:“刚才那个孩子天赋异禀,是个读书的苗子,本官很是欣喜,看来大河村果然文风斐然,是个培育英才的好地方。”

   李先生乐的跟什么似的:“这都是陛下圣明烛照的缘故。”

   “我临出京时,太子曾嘱咐我看一看大河村私塾的现况,酌情奖赏一番英英学子,稍后我会让我送上铜钱二十贯和十多套笔墨纸砚,你代为分发给学子们吧。”

   李先生懵了个大比。

   这位大官来私塾是太子授意的?

   可是那些学生……还好有朱七牛啊,没有让这位大官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知道我的名字有没有可能被他报给太子知晓?

   若是太子知道了我,会不会让我也当个官?

   李先生这一发散思维,便半天都没反应。

   礼部官员见他不回话,咳嗽了一声。

   李先生这才醒转过来:“大人,但不知这些钱财和笔墨纸砚怎么分发为好?”

   “钱都给朱七牛吧,这些人里就他读书最好,笔墨纸砚则一人一套。”

   “是。”

   交代完,礼部官员便离开了。

   没一会儿,两个官差抬着两个箱子来到了私塾,李先生连忙迎了上去。

   “先生,这是礼部的大人让我们送来的。”其中一个官差说道。

   李先生抱了抱拳:“有劳两位跑一趟了。”

   “没事,我们只是执行公务而已,请先生清点一下,确认无误我们就回去复命了。”

   “好。”

   李先生打开第一个箱子,里面放着排列整齐的笔墨纸砚。

   李先生暗暗预估了一下,每一套的价格大概是五钱银子。

   这要是发给学生们,对于普通农家来说算得上一笔横财。

   可相较于另一个箱子里的东西,这些笔墨纸砚便不值钱了。

   打开第二个箱子,只见里面码着一吊吊铜钱,每一吊五百枚,都是上好的新钱,看的李先生十分眼热。

   李先生上手数了数,一共四十八吊,也就是两万四千枚铜钱。

   大明是很缺金银的,所以民间流通的货币多是铜钱,一贯铜钱能换一两银子,而一贯铜钱差不多是一千二百枚,兑换比例偶有波动,但上下起伏并不大,也没人敢在这上面乱来,毕竟权利顶头上坐着的是最爱民的洪武皇帝。

   两万四千枚铜钱即二十贯,正好对的上礼部官员说的数。

   【据作者翻看各种资料后得到的结论,明初铜钱的兑换比例大概是一两银子\\u003d一千二百枚铜钱\\u003d七百块钱\\u003d四百斤粮食(现代),即一枚铜钱\\u003d六毛钱\\u003d三两粮食(现代)。】

   李先生点点头:“两位,数目没错。”

   “那我们就回去复命了,告辞。”

   “两位慢走。”

   送走官差,李先生陷入了为难。

   “这么多钱放在这里,万一搞丢了,那责任可就在我身上了。”

   想到这里,李先生连忙将箱子合上了,又将朱七牛喊了出来。

   “怎么了,先生?”

   “七牛,回家去把你爹和三个伯父都喊来,就说我找他们有事。”

   “哦。”

   朱七牛虽然不明白先生为啥学到一半让自己去喊家里人,但还是听话的快跑了回去。

   朱家四虎这会儿当然不在家,去村口凑完热闹后,他们都在地里忙着呢。

   但是一听是先生找,正在家缝缝补补的朱七牛的三伯母还是赶紧去把他们喊了回来。

   “怎么了?出啥事了?”朱四虎一回家便问道。

   朱七牛摇头:“不知道,是先生要找你们。”

   “先生找我们?这就奇了,是不是你小子在私塾惹事了?”朱大虎笑问着。

   朱七牛再次摇头:“怎么可能,而且就算是我惹事了,先生也不可能把你们全喊去啊。”

   “说的也是。”

   朱二虎道:“去了不就知道了,赶紧的吧,地里的活儿还要忙呢。”

   “对对对,赶紧走。”

   朱四虎将朱七牛往肩膀上一放,朱家四虎立刻飞奔起来。

   沿途路过别人家田地,不少正在地里忙的村里人自然免不了好奇的询问。

   朱家四虎也是不明所以,便只说是先生喊他们过去。

   大多数村民这下越发好奇,但因为要忙地里的活儿,自然不可能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