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示好

加入书签


    生产队除了冬天, 春夏秋基本是忙不完的农活, 不下地还得沤肥干别的活儿, 所以分粮食基本都是傍晚下工以后。

    一说分粮食,大家都激动地互相转告, 回家拿笸箩、挎箢子、拿麻袋……

    “三队四队怕是要收不到麦子了, 咱们赶紧分, 免得他们来算计咱们的。”单蝶琴喜滋滋地挎着箢子跟在自己男人后面,他拿着俩麻袋。

    隔壁赵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听见, 喊道:“别给自己脸上贴金, 我们稀罕你们那点粮食, 我们有的是高产粮, 跟着大队长走, 有粮食吃。”

    三对四队有些游手好闲的就跑来讽刺他们, 冷言冷语,说周诚志吃独食, 生怕他们三队四队的要他们的粮食就赶紧分了。

    结果一队听说二队分粮食, 三队四队还那么多风言风语,他们一合计赶紧找了队长和会计也张罗着分粮食。

    周明贵一听哪里还坐得住,这样特殊的时刻, 他当然不会另类。虽然按照习惯他们是交了公粮分粮食,可一队已经分了,他紧随其后也没什么不对的。

    要是不分, 到时候真的有什么麻烦, 那队员们还不得吃了他?

    他可没有周诚志那个本事, 他向来是跟在周诚志后面跟着有样学样的。

    所以他大手一挥,也喊道:“分粮!”

    ……

    二队的会计周明阅,绰号“铁算盘”,已经在场里麦堆旁摆好一张破桌子,请好自己油光水亮的红木算盘,对着粮食产量表以及二队队员户数噼里啪啦地一阵打。

    这时候生产队分粮食有两次,夏天和秋天。

    一般来说,秋天会按照劳六人四的比例来分秋粮。意思就是把刨除公家、集体剩下的口粮分成两堆,百分之六十按照工分算,百分之四十按照人口分。当然有些地方是五五分,还有些地方改成了人口六,工分四。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等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可能还会改成人七劳三,甚至八二,劳力多人口少的人家会更吃亏一些。

    夏天分麦子,数量少,按照劳六人四的分也不值当,或者说会计懒得麻烦就直接按照人口分。扣掉应交的和集体的,剩下也没有多少,按照平均一人多少拉倒。分过的就在各家的口粮册上写分掉多少,等分秋粮的时候再扣掉。

    其实这样有人也不乐意,因为要是分粗粮比如说地瓜,五斤鲜地瓜顶一斤干粮,三斤地瓜干也可以顶一斤麦子呢。分粗粮可以多拿一点,细粮总数少不抗吃,还有一个原因细粮好吃人就吃的多,粗粮难吃吃得少可以省粮食。

    不过周诚志同意,那就按照这个办法来,队员们也没多大意见,反正也没有多少,一个人往年也就分个五十左右,今年收成好有可能分七十斤。

    这些粮食要顶到秋粮下来,顶不到的就要饿肚子。

    有会计领头扒拉算盘,那边记分员王路带着一帮男劳力,让他们把麦子过称。

    一共种了多少亩麦子,总收成多少斤,交公粮百分之二十三(麦子公粮比粗粮要多几个百分点),附加税还得是公粮的百分之五个点,除此之外还得有购粮任务,杂七杂八的上缴就超过百分之三十。当然,秋粮的时候比例就会下降很多,也就是总共百分之十七到二十。

    好在麦子除了交给公家的就是留种子和应急粮,不需要给牲口留,牲口主要吃秋天的粗粮,然后就分口粮。

    一共不到三万五千斤麦子,公购粮、种子、应急粮等等留够了,剩下的不到两万斤。

    这两万来斤按说也不能全部分掉,要按照最高口粮指标,加上秋粮一起合计,最高一个人分440斤,孩子减半,超出的总数就是余粮。余粮也要求卖给政府。

    不过这个余粮也有可C作性在里面,有没有余粮还是队长说了算,毕竟留多少粮食也是有弹性的。

    说起交公粮,既然是农民光荣的义务,自然是白交没有钱的。购粮有一点是按低于市场价收购的,大约在五分到七分一斤,余粮就是按照市场价卖给粮管所,差不多一毛八厘。

    当然这个市场价是指导价,上面定下来的,也并非自由交易价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