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七章 回合胜负掐指算-第2/3页

加入书签
    隐形战舰群除了毁灭这些伤损的异生物舰队,还负责对数个击毁区的异生物舰船的残骸进行补刀。

    所谓击毁区,就是外域城邦舰队每一个为期12小时攻击,造成大量异生物舰队被击毁的区域。

    目前这样的区域有一个,大约四千艘异生物舰船毁在了那片区域。

    更早之前的击毁区规模较小,距离也较远,是由前驻地球分舰队和驻火星分舰队制造的。

    那些暂时是顾不上了,因为异生物的第二跃迁舰队,除了分出25000艘与第一跃迁舰队的万多艘共建戴森球外,派遣了万艘战舰赶来支援,已经在路上了。

    共和国的隐形战舰群去击毁区,主要是为了补刀残骸,不给异生物舰队留下可以回收的资源。

    异生物一方废物利用率非常高,理论上,那些散落在太空中的生物舰船碎片,也都是能够利用起来的。

    但这里存在个时效问题,这不是四平八稳慢慢捡的平时,而是马踩車的紧要关头,异生物舰队回收能源舱的时间有,慢慢网碎片的时间没有。

    徐长卿指出:异生物舰队远道跃迁而来,耗损必然不小。很可能,它们之所以显得这么技术不平衡,都能进行恒星间跃迁了,战斗武器和方式仍旧这么原始,也跟能量耗损太大极有关系。

    佐证,就是一到这边就急慌慌的建立戴森球。

    徐长卿说:“我猜测,正是因为能源匮乏,它们没办法对舰船进行适应性改造。无法再现突袭小行星带空间站时的惊艳。”

    徐长卿还点出了技术细节差异。

    跃迁而来的异生物舰船,不但没有高传导、高吸能、高抗性的生物外壳,连能量防护罩都没有。

    根据超算机推演,生物战舰的舰壳能化值都很低。

    所谓能化值,是指异生物的一向技术,在其突袭小行星带空间站时出现过,通过通能,对生物细胞进行强化,从而让材料变得更坚韧。

    从能耗角度看,它与高传导、高吸能、高抗性但也因新陈代新过快而超级耗能的生物外壳技术比,它算是次一级的技术,更适合常态存在。

    异生物战舰连这个技术都没能充分应用,很可能是因为能源不足。

    综上理由,尽量不给异生物留可供回收的资源。

    “断其一指,我们灭掉的每只虫子,都要确定是死彻底了的。”

    联邦智库和共和国智库在经过一系列相关运算后,也同意徐长卿的这一战略认知。

    于是就有了隐形战舰群的打扫卫生任务。

    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并且也不是没有危险。

    至于14小时后就会进入地球圈的异生物舰队。经过估算,经过外域城邦的12小时愉快打靶和联邦的猛烈扬石灰,当人类舰队与之接战时,数量大约会是3700-4300之间。

    而人类舰队重现之前与异生物突击舰对交锋时的作战效率,哪怕对方一意孤行的往地球扎,等真到了地头,怕也不会高于2000艘。

    到时候,就是炮台战了,地球这边的太阳神光可不止是能在地表烧洞,对付太空目标也同样可以,如今,整个空域都已经布满了隐形的侦测器,这对于修正攻击坐标参数很有帮助,所以人们对战斗结果的估测,还是比较乐观的。

    这支舰队现在看起来虽然还很庞大,但已经被算死了。

    而支援的那一支万艘规模的舰队,也是死人。是失败的添油战术的经典体现。

    外域城邦舰队完成新一轮的30小时休整后,就会对其进行打击,按照计算,前后进行两轮打击的时间是完全够的。

    这意味着超过8000艘战舰就得死在路上。剩下的就是人类舰队的菜。

    正是因为算明白了这些,徐长卿才说,在太空方向,人类小胜了一筹。

    第二回合就比较麻烦了。

    异生物的第三跃迁舰队也已经抵达。可它们至今没动地方。而是跑去了戴森环那边,并且舰船之间有频发的物资往来。

    这是在干嘛?

    很容易猜,能源补充以及集中。

    徐长卿认为,等这支舰队向地球这边开进时,就不是能愉快打靶的弱鸡了。而是会变成外壳坚硬的鸡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