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锦绣纺织厂

加入书签


谈到原县的纺织厂,荆红妆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感慨:“我也想不到,他们可以做到这样的成绩。”

 宁泽远从一上大学,就开始钻研培育农产品的种子,到大三那年,除去一些粮食作物,还新培育出一种棉花新品种。

 第一次只是在自己的小块地上试种,等到成果出来,就通过蔡盛说服一个村子拿来做了试点,结果大获丰收。

 那一年只凭那一个村子,县供销社收进的棉花就满足了一整个县的需求。

 于是,第二年已经不需要他们说服,大量的乡镇主动找到宁泽远,希望购买新品棉花种子。

 宁泽远亲自去那些地方看过,研究地势和土壤,选了十几个适合种棉花的村子给了种子,其余的劝住,根据他的分析,给了不同的粮食种子。

 十几个村子,已经是大量的土地,都用来种棉花,就意味着要为这批棉花找个销路。

 从地里的棉花长苗抽叶子,蔡盛和焦敬业就已经在给棉花找销路,附近县里的供销社都订了一圈,又送往市里,可是最后棉花还是剩下不少,造成积压。

 眼看着好好的东西就这么浪费,大家说不出的心疼,就在商量下一年要不要减少种植面积的时候,马大姐回去了。

 跟着荆红妆在京城住了两年,成天听着陈小妹和她念生意经,中间也跟着古七七去过几次纺织厂,听说家乡棉花有那么高的产量,马大姐立刻想到织布。

 “城里人,自己缝棉衣的少,棉花最多买来做被褥,可是买布料做衣服的多。”当时马大姐的这句话,说动了焦敬业和蔡盛,于是,两人想方设法,从市纺织厂找来了三台旧的织布机。

 马大姐匆匆回了趟村,就带着两个姐妹回到县里,旧式的织布机只需要简单的培训,三个人在春天耕种前,把剩下的棉花都织成了布,很普通的粗棉布,调了好看的颜色,放在供销社里成功的卖了出去。

 有了这初步的成功,大家都是精神一振,又再一次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荆红日写信给荆红妆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正赶上陈小妹要去苏城,稍一商量,就绕路带上马大姐和她挑选的几个手巧的姐妹,去苏城拜托阮良志,找一个厂子学习纺织技术。

 而同时,荆红妆投资,托阮良志买来八台先进的织布机运去原县给宁泽远。

 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机器,织出不同的布料。

 第一批成品出来,陈小妹和罗筝就带着样品走遍了华中、华北几大城市,成功打开了市场。

 去年元旦,红妆地产用来做福利的布料,就是马大姐经过反复的尝试织出的新款。

 随着红妆地产和木兰地产大量的人使用这批布料,这款布料也成功进入京市,在京市风靡一时。

 到了今年,陈小妹和荆红日又分别投入一部分资金,加上前一年的赢利的,宁泽远亲自跑去苏城、沪城,又先后买进三十多台新式织布机,原来的小作坊一扩再扩,已经是一个颇有规模的中型纺织厂。

 再之后,他们不止使用棉花做原料,还从石门沟和大王庄收购羊毛,尝试不同的面料,成功之后,又通过宁泽远联系他在蒙省的同学,购买大量的羊毛,终于做出优质的毛呢。

 就在四个月前,陆垣帮忙设计了商标,焦敬业和蔡盛两个人帮忙办了手续,原县锦绣纺织厂正式成立,宁泽远挂名做了厂长,马大姐硬着头皮当了副厂长。

 “不止是他们,还有你!”陆垣的话把荆红妆的思绪拉了回来。

 没有她最初的资金支持,单凭那三台旧式织布机,再好的纺织技术也只能织些普通的布料。

 “没有我,他们一样还会发展,后来的机器可没我什么事。”荆红妆摇头。

 “会很慢。”陆垣下结论。

 不止是资金,还有阮良志那条人脉,从购买机器到技术培训,可是给了不少支持。

 听他提到阮良志,荆红妆愣一愣,更有些感慨:“当初我只想从他身上捞一笔钱,哪知道这些年下来,他倒是记着一份交情。”

 不要说荆红妆亲自写信打电话拜托,就是当初陈小妹只是在苏城和他偶遇,也是受到他很大的帮助。

 陆垣笑:“当初你只是想赚钱,对他来说,可是解决很大的难题。”

 要知道,那个时候,全国的资源都很艰难,多年的混乱,造成很多的工厂停工,可是在那种情况下,阮良志的厂子还在坚持生产,可见他对厂子的看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