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抄家充军-第2/2页

加入书签
    大家也会,不就是为军队做苦役吗?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在古代,被发配充军的犯人却是最悲惨的。到底有多惨,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流放充军比杀头更可怕!

    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史料记载对充军的描述是“刑莫惨于此”,很多被发配充军的人宁愿自杀也不愿去充军。

    根据《宋史·兵志七》的记载,充军是将犯人投入监狱服刑,然后安排罪犯坐牢之后发配到那里劳动。一般役监会根据罪犯的处罚对象和犯罪情况,将一个距离犯人超过4000里的事故地点,作为他们的去处,最近的地方也有1000多里,那时候即使快马加鞭这么远也够累的,更何况是要去充军,哪有这么好的待遇。

    充军还分为终身和永久两种类型。

    “终身”指的是被指派到军队服役的人,直到他死去。

    “永远”就更可怕了,这种充军不仅必须在军队服役,而且他的儿子在他死后需要被替换,他的孙子在儿子死后需要被替换。被充军到军队中的人往往不让你直接率领军队到前线。首先,你没有军事能力。你怎么能带领军队去战斗呢?第二,你不会被允许作为前锋去杀担因为没有专业训练,这样的士兵就不需要了,所以在军队中充军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充当民夫的角色。

    这些人不需要用武器去战斗,就像后勤人员一样,它听起来不那么危险吗?其实并不是这样。他们需要向前线军营供应物资。由于安全原因,路线崎岖不平。如果你不注意,在悬崖上行走失去生命是很常见的。有时货物被越兵营,但货物丢失,或更少,虽然它们没事,但是也按军法从事,最终还是死亡。当然,可以用金钱赔偿,但是这些人,在家人被充军时就没收所有钱财了,没有钱,怎么能赔偿呢?

    据,充军刑罚在元朝正式形成,但以前有先例,但都没有得到完善。

    到了明代,充军这个处罚制度已经得到了完善。按照明代法律规定,充军只有一种“永远”的形式,即一个家庭成员充军之后,他死后必须找到另一个人取代他。这就导致在明代,许多充军的家庭不得不隐姓埋名,甚至躲在山里,这样朝廷就找不到他们,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避免被捕和被惩罚。

    可以看出,古代充军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家庭都有很大的影响。

    张居谦被发配充军到云南乌蒙府,结果是整个家庭都沦陷了,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整个家族的噩梦。

    在张居谦动身去云南充军之前,他担心张居正的第二个儿子张嗣修被严刑拷打得奄奄一息了,无法到达边疆的苦寒之地,他就利用曾经担任过锦衣卫副指使时所积累的人脉,打通了各层关系,把张嗣修与自己的儿子张滋修作流换,让张嗣修冒充张滋修到乌蒙府充军,张滋修则代替张嗣修到了边疆苦寒之地充军。

    张滋修的命运正如张居谦料想的一样,还没到苦寒之地,就在半途被冻死了。

    张嗣修到了云南乌蒙府之后就以张滋修的身份在肖家营服苦役。

    张居正被抄家这件事,虽然不会影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在经历了风霜洗礼后却能洗刷他的冤魂。启二年,即1622年,明朝才给张居正平反。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