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家族的变迁-第2/3页

加入书签
    余下老五张允修、老六张静修,都尚未参加乡试,也被革去秀才功名斥为编氓。

    还有常住在江凌掌管大学士府的三弟张居易和四弟张居敬,以及族人张书、张顺等人俱令烟瘴地面充军,

    张居正的二弟张居谦也难以幸免,被革去锦衣卫副指挥使职位,连同家人直接从南京白马街柳树巷发配到云南充军。

    张居谦到云南充军的地方,就是当时乌蒙府的肖家营,这是一个兵营。

    这个兵营的所在地就是张其金现在的家所在地——新田尚肖家营。

    张居谦到肖家营的任务就是为军队做苦役。

    大家也会,不就是为军队做苦役吗?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在古代,被发配充军的犯人却是最悲惨的。

    到底有多惨,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流放充军比杀头更可怕!

    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史料记载对充军的的描述是“刑莫惨于此”,很多被发配充军的人宁愿自杀也不愿去充军。

    张居谦被发配充军到云南乌蒙府,结果是整个家庭都沦陷了,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整个家族的噩梦。

    在张居谦动身去云南充军之前,他担心张居正的第二个儿子张嗣修已经被严刑拷打得奄奄一息了,无法到达边疆的苦寒之地,就利用曾经担任过锦衣卫副指使时所积累的人脉,打通了各层关系,把张嗣修与自己的儿子张滋修作流换。他让张嗣修冒充张滋修到乌蒙府充军。张滋修则代替张嗣修到了边疆苦寒之地充军。

    张滋修的命运正如张居谦料想的一样,还没到苦寒之地,就在半途被冻死了。

    张嗣修到了云南乌蒙府之后就以张滋修的身份在肖家营服苦役。

    张居正被抄家这件事,虽然不会影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在经历了风霜洗礼后却能洗刷他的冤魂。

    启二年,即1622年,明朝才给张居正平反。

    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张居正的子孙才复官复荫。

    尽管崇祯给张居正的子孙复官复荫,但因张居正被抄家所造成的悲剧却无法弥补。

    据历史记载: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被捕,狱中不堪严刑拷打,愤愤不平留下遗书自尽。一直至崇祯年间才被平冤,追为礼部主事,孙子张同敞被崇祯任为中书舍人。

    次子张嗣修被流放充军边远苦寒之地,下落不明。

    三子张懋修,状元出身,欲自尽未遂。和二哥张嗣修一起发配边疆近四十年,启二年68岁高龄,因父亲平反放还,恢复官职。12年后,病逝家郑

    四子张简修,武职出身,娶三边总督、尚书王之诰女,生子张重润。剥夺锦衣卫指挥使职位,沦为平民。

    五子张允修,袭父荫为正五品官员尚宝司司丞,逃难至老家江陵。崇祯年间恢复世荫和诰命,张献忠义军招降,不从自尽。

    六子张静修,抄家时仅15岁,在工部尚书李幼滋帮助下送往应城避难,并与其女婚育一子张士彦,开了家米店。

    一个女儿,长相秀丽,许配刘戡之,郁郁而终。

    次年,1641年,崇祯皇帝才给发配云南充军的张居谦全家平反,但此时张居谦和张滋修,实际上是张嗣修已经死去多年。

    张嗣修的儿子张士昌因在肖家营的军营积劳成疾,卧病在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