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荐轩辕01

加入书签


    曹公道:“钗黛二人在书中极为重要,而且判词竟是合而为一,可见二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拆分。李公试论之。”

    李寻欢道:“钗黛二人虽形象立体,人物多面,然判词判曲,再加上贾雨村口占的那一联诗,已将二人道尽矣。作书人健笔通天,虽传世只有八十回书,其人物结局、品行气象早已呼之欲出也。”

    曹公笑道:“可叹这世上有无数人苦叹红楼未完,却不知未完之完,不言之言。作者只传八十回书,正是为了躲避焚书失传之厄运,作者非要传八十回书,是因为前八十回已将后二十八回道尽,希翼后世有看出玄机的觉悟者。历来知音不多,更兼信士难求。仙人向下开示,凡人向上开悟。李公勿辞,且细细论来。”

    李寻欢道:“黛玉宝钗二人,要么相反相成,要么相辅相成。我们且从二人与宝玉的缘份说起,他们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姻缘。贾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并在警幻仙姑处销号。一僧一道便趁机夹带,将补天余石幻化为通灵宝玉塞进他的口中,于是神英侍者便落草成了含玉而诞的贾宝玉。而绛珠仙草并非冲通灵宝玉而来,她下世为人是为了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是要偿还一生的血泪,林妹妹是完全为宝哥哥而来。贾宝玉守护贾家,她便守护贾家,他们是心意相通密而知音的知己,他们也是死生契阔的信士,泣血流泪正是报恩时,血竭泪尽魂归离恨天正是求仁得仁。既是求仁得仁,一生又何怨乎?高鄂续书所写之焚稿断痴情,真是谬之千里也。”

    曹公道:“此乃大关节处,极为紧要。”

    李寻欢道:“宝玉黛玉荣庆堂初会,黛玉认为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正是隔世的远别重逢。读书至此,不由掩卷而思,想起李源圆泽隔世的以笑为信,以诗传情,堪叹厚地高天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风月债难酬。”

    曹公道:“宝玉宝钗的金玉良姻,初心动机可有区别?”

    李寻欢道:“宝钗上京是为选妃而来,普天之下皇帝有宝有玉,宝钗想拥有的就是那块宝那块玉。待选失败之后才布散出金玉良缘之说,因为贾宝玉有一块宝玉。薛家说宝钗项圈上的金锁是个有神通的和尚给的,而其实也语焉不详自相矛盾。倒是那金锁上錾的字和通灵宝玉上的字倒是一对儿。后头錾上去的,斧凿之意;待选失败之后方言,攀附之情。这斧凿、攀附的痕迹已然跃然纸上。所以在宝玉说她似杨贵妃体丰怕热时,她不由羞愧于待选失败,又恼恨心机被识破,热毒上涌,几乎发怒到要与宝玉撕破面皮,偏巧有不识趣的靛儿寻扇凑上来,薛宝钗便借扇机大骂靛儿敲震宝玉,又发散了热毒又保留了双方脸面。”

    曹公道:“此等大关节,必须再三留意。三百多年鲜有人通识红楼,便是因为读者诸君皆喜正面文章的轻松,不喜反面文字的沉重。”

    李寻欢道:“诚哉是言也!可叹作者苦心,非知音不知,非信士不传。都道是金玉良缘,咱只念木石前盟,惜哉,痛哉!黛玉爱的是宝玉,宝钗爱的也是宝玉,而妹妹爱的是精血有情的宝玉,姐姐却爱的是佩戴的劳什子骨子无情的宝玉,一个爱人,一个爱物,一个注重的是人文,一个注重的是权利。隐喻一个是为了护佑以朱明代表的华夏文明、中华衣冠,另一个是为了觊觎传国玉玺代表的至高无上的皇权,意图夺取万里江山荣登九五。”

    曹公道:“如此看来,钗黛二人,真如并蒂双花,各尽其妍,一如清风,一如明月,各有其美。但又有明争暗斗之事,其影射似已呼之欲出也。”

    李寻欢道:“诚哉是言也,风情月貌已露峥嵘,他们二人一人影射皇太极,一人影射崇祯帝,确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