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桓温怒,腥风起(四)

加入书签


  谢文解释道:“从今日朝野传言来看,朝中公卿有很多都与大司马不同心,大司马既然已经掌握朝廷大权,若是对那些人不加以惩戒,岂不显得大司马无力掌控局面?”

  “这……”

  谢石似乎还有些不以为然,皱紧眉头,准备予以反驳。

  但他的话还没有说出口,谢安便出声道:“文度所言有理,当此之时,唯有尊奉大司马,方可不致陷入灾祸之中。”

  谢安的话,显然变成了结论。

管如此,今天一切平静,总算没有发生什么让他再度受惊的大事。

  让他有了难得的平稳过渡期。

  他只希望,这样的过渡期能长一些,最好长到桓温去见历代先帝。

  但桓温却不这么想,他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掀起一场暴风雨,让本就已经地动山摇的朝廷,彻底失去抵抗他的力量。

  甚至连一点抵抗他的念头,都不能再有成长的土壤。

  是夜,明月依旧高挂天空,满如圆盘。

  夜虽寒,却无风。

  桓温斜坐在中堂的书案前,看着书案上放着的一叠文书和群臣上的奏疏,不禁感叹道:“他们倒还真能沉得住气。”

  叹息一声,他正色道:“嘉宾可有话来?”

  侍立一旁的桓秘连忙回道:“郗侍谢石似乎还有些不以为然,皱紧眉头,准备予以反驳。

  但他的话还没有说出口,谢安便出声道:“文度所言有理,当此之时,唯有尊奉大司马,方可不致陷入灾祸之中。”

  谢安的话,显然变成了结论。

  今夜的一番议论,也在综合四人建议之后,形成避开桓温锋芒、潜心结交朝臣、真心庇护皇室的谢氏一族目前一段时期的行动策略。

  ……

  第二日,建康城内风平浪静,似乎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桓伯子”就嫁给了王坦之的儿子王恺。

  郗超,是桓温幕府的参军,更是桓温的谋主。

  他们两个在西堂里侍奉左右,无疑让司马昱感觉到桓温的“两对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如芒在背。

  不过,尽管如此,今天一切平静,总算没有发生什么让他再度受惊的大事。

  让他有了难得的平稳过渡期。

  他只希望,这样的过渡期能长一些,最好长到桓温去见历代先帝。

  但桓温却不这么想,他已经急不力量。

  甚至连一点抵抗他的念头,都不能再有成长的土壤。

  是夜,明月依旧高挂天空,满如圆盘。

  夜虽寒,却无风。

  桓温斜坐在中堂的书案前,看着书案上放着的一叠文书和群臣上的奏疏,不禁感叹道:“他们倒还真能沉得住气。”

  叹息一声,他正色道:“嘉宾可有话来?”

  侍立一旁的桓秘连忙回道:“郗侍郎说:‘今日倒无甚要紧事,唯独御史中丞谯王恬有一奏疏,可请大司马览之。’”

  “哦?找来我看。”

  桓温眉头微皱,满心好奇地看向书案上的一众文书奏疏。

  桓秘却并没有在书案上寻找,而是早有准备地从怀里将那封奏疏拿了出来,递给桓温道:“兄长请看。”….

    桓温见状,瞥了桓秘一眼,接过奏疏,看了起来。

  只见谯王司马恬所写的一封弹劾奏疏,而弹劾的对象,正是桓温!

  其中所依据的理由,是桓温擅居中堂,还撤换宫禁防卫。

  而他为桓温拟定的罪名,更是目无君上,大不敬,当依法论罪。

  桓温看了,不禁抚须一笑,叹道:“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

  “谯王不识时务,可要教训一番?”桓秘适时地问道。

  “他既然想要博名但今天的时间,对他来说,或许将变得特别漫长。

  因为他的精力刚刚变得集中,手里的一卷文书还没看几行,就有一个身穿将军甲胄,腰佩利剑的人未经通报,大步跨入了西堂之中。

  听到脚步声与铠甲碰撞声之时,他还十分不悦,下意识地要出声呵斥,可等他抬起头看向来人的时候,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却不得不暗自咽下。

  因为那是桓秘,桓温的亲弟弟。

  桓秘敢这样子进入西堂,无疑是受了桓温的指使。

  他并不是看不清形势的人,已在心里暗暗做好了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