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石碑

加入书签


    第二天早上,我们很早便起床,吃过早餐后,我便拿着地图研究,希望根据地图可以找确切的位置,我心里一直在祈祷,一定要顺利找到这个地宫位置,希望不虚此行。

    袁天罡既然作为相术大师那么对于自己以后的事情也能推算一二,他也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长期下去自己的性命不知哪天就会被谋害,于是便回了老家并且在白鹤山天宫院隐居。袁天罡曾被称作太宗皇帝的智囊,他既然敢将自己的陵寝绘作地图,那定不会是鲁莽之举,要么是里面的机关难以破解,他笃定无人能破解自己设下的机关,要不就是里面充满了巨大的危险或者只是一处虚冢。

    曾经有野史传说,据说当年黄巢屠长安时,尸横遍野、哀鸿遍野,黄巢带领起义军搜刮数日,掘地三尺,但是搜刮的银两不足十万,有人说是袁天罡将大唐国库宝藏转移,而开启宝藏的便是龙泉宝剑,后龙泉剑随太宗陪葬于昭陵,当然这也只是传说,但是也从侧面表现出袁天罡此人的神秘,以及其传奇的一生。

    我们根据复原的古地图上所绘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将帐篷扎在山脚下,然后便上山勘察地势,我不由得挠了挠后脑勺,这偌大的一座山,我们该从何找起呢?

    我刚上山之前站在远处去看这座山,发现这座山气势磅礴,仿佛有一条巨龙盘踞其上,因为山间晨雾的原因,看不太清楚,朦朦胧胧的给人一种不真切的感觉。

    据说关于乾陵的选址,有一个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二人到梁山寻视后,发现这是一块“龙脉圣地”,便回京禀报高宗,主张定址梁山,但唐代另一位著名风水大师袁天罡极力反对,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于此,可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况梁山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武则天听说后,当晚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第二天早朝,高宗圣断,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陵址选好后,群臣曾为定名争论不休。有大臣对高宗建议说:太宗陵名曰昭陵,有昭示帝气之意,陛下陵就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听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殊不知,乾既为天,也指君主,即“乾陵”是天子之陵。不幸的是,后来的一切发展都应了袁天罡的预言。

    我们在山上遍寻无果,便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但是刚要坐下的时候,却发现旁边有一块石碑,看来是找对了地方,那丹宫一定就在这附近了,这石碑的半截已经被黄土所掩埋,我走过去将上面的浮土掸掉,然后用刷子清理干净,因为唐朝用的字体是楷体,所以并不难看懂,上面无非就是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大事,只是最后一行小字引起我的注意,上面写了:如若擅闯,必将陷入万劫轮回之苦,直至生命的尽头!我知道这一定又是用来吓唬盗墓贼的,古时候也常会有墓主人写类似的话语,例如盗墓者死之类的话,但这句话中所指的轮回之苦是什么?为什么又说生命的尽头呢?……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