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五章 明知离别

加入书签


    周国,周都,周宫。

    在周王姬湦亲率禁卫军,率着诸多周军,围困东都时。周都的局势,不比征伐在外的周军好。

    三公镇国,王后监国,也是忙得焦头烂额,晕头转向。

    黄河之畔的利津崩坝,洪水泛滥,殃及万亩良田,千万子民,需要周国朝廷拨粮赈灾;

    河间郡乐寿县,霜雪严重,粮食紧缺,饿死子民无数,需要周国朝廷拨款拨粮赈灾。

    春天未过,在金湖大战中伤亡惨重,灰溜溜逃回大草原的北狄骑兵,叩关五原郡,需要周军前往抵御,更需安置无数边疆流民、难民。

    涿郡东北方的渔阳郡、柳城郡、燕郡等边疆,有悉国、契丹、高丽等异族,滋扰不乱,纵兵劫掠,生灵涂炭,需要抵御、谈判等。

    西南方,葬神山脉之畔,面积辽阔的交趾郡,兽潮肆虐,隐有乱世降临,大兽潮爆发之势,必须尽快遏止;

    沿海区域,有海外异族踪影现身,必须重视,未雨绸缪;

    山东诸地,严重缺粮,匪寇滋生,要么平叛,要么拨粮……

    各种各样的情况,就像是约好了,此起彼伏,蜂拥而至,就算周国三公已是仙境,也是应接不暇。

    如今的周国,以武立国,以战立国,以血立国,财富倒是不缺。但是,缺粮、缺人,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和军卒,光是两点,就很致命了!

    最重要的一点,每逢乱世降临,那些低调隐忍的异族,就是开始活跃蹦跶之时,这可是足可灭族乱国的大事,必须重视。

    此外,西方葬神山脉异动,影响丝毫不下于各方异族,也需重视,如果来个大兽潮,周国不灭也残啊!

    周国,周都,周宫。

    韩国投降的消息,以极快的度,传遍天下,震动天下。

    谁都清楚,韩国投降所代表的重大意义。

    周都是周国府,自然第一时间得知,不由得全城同庆,无数津津乐道,高谈阔论。

    王后奥维亚和周国三公九卿等部分重臣,却没那么乐观,反而更为忧心。

    随着韩国投降,周国是获得了大批子民、财富和各种物资,却也多了无数张口吃饭,光是周王下令在东都放粥粮,短短三天就耗费了无数粮食。

    根据大概统计,若无意外出现,供给围困东都的千万周军数月之用的粮食,全用来维持东都温饱,只能维持不到一月,形势之危急,可想而知。

    在韩国投降的消息,传到周都时,同时带来了周王要求周都调集粮食,支援东都的敕令。

    周都哪里还有粮食?!

    在周军北伐的这数月时间,留守的奥维亚和三公九卿,已经想尽办法,几乎征尽南方粮食了,依旧力不从心。

    只能说,北伐周军的征伐度,实在太快了,快得周国后勤跟不上了!

    所料不差,不只是韩国是迫于粮食问题投降,估计晋国和北燕,如此爽快投降,除了强大周军的军事压力外,民生问题也是个重要因素。投降后,两国的民生问题,就要周国解决了!

    这一日。

    周王后奥维亚,召集留守的三公九卿,地点却是奥维亚所居住的乾贤殿,而非勤政殿。

    三公九卿刚到,却是一愣。

    此时的奥维亚,明显成熟了许多,端庄华贵,静坐主位。

    紧随奥维亚者,是王贵妃赵婷,其余王妃等倒是在场。

    姬旦、两广神僧和苏映蝶等四王,两两分坐次席。

    帷幔轻摇,温暖清新的殿中,太尉古力天和另一位青年,正低头跪倒,明显的请罪姿态。

    仔细一看,那青年人正是古力天的长子……赵婵,太尉六子中,唯一没有出仕,隐有成为赵府族长之人。

    “什么情况?!”

    每个入殿之人,心中都涌起强烈疑惑,却是识相地施礼后,便沉默入座。

    片刻后,三公九卿和策天府府主兼文献侯张顺,尚武公姬静,天保侯赵瑞等留守重臣,纷纷到场。

    照理说,如此隆重阵容,应该涉及大事,该在勤政殿商议才是,却是在乾贤殿,似乎不适合公诸于众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