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金胄裹尸-第2/3页

加入书签
三国时期的董卓,曹操,这些盗墓头子跟他比起来,简直就是良民。

说句比较不客气的话,董卓曹操在温韬眼里算盘菜吗?

用一个比较浅显的比喻。

董卓曹操是小偷小摸的闹腾,而温韬直接就整了个搬家公司,见墓就搬。

连埋着李世民的昭陵都被他给盗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牛逼的人物。

想当初,温韬盗昭陵的场景可是骇人听闻。

那时候很多人都跟着温韬一起盗昭陵,用马车驮,用牛车拉,几千人整了几近一个月才把昭陵的宝贝给搬干净,那可是温韬记入史书“最为光辉的一刻!”

俗语说得好,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这话可是亘古以来的至理。

温韬也不例外。

当初关中的墓地几乎都被他给盗了,但有一个权贵的墓却偏偏没被他盗,而且并不是这墓地温韬不知道,而是温韬知道了也没法盗。

这墓地的主人不是朝廷中人,只是个经商的大户。

但根据记载,这墓地的主人比不少高官都还要富有,属于一个经商起家的土财主,名为宋何。

刚听见这墓地消息的时候温韬可乐坏了。

关中地区的墓温韬已经差不多盗光了,剩下的不是一些穷墓就是一些空墓空冢,没什么油水可榨。

隔了这么久没盗墓,温韬手都是痒的。

没想到现在还有一个土财主的油墓能盗,差点没把他乐死。

得知消息之后,温韬二话不说就带着一行子人跑到了关中地区的某个荒山上,左右看了看山间布局,温韬便确定下来了墓地的位置。

在这里可得提一下,温韬能成功的盗这么多墓,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风水学的造诣已经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打眼一看就能知道哪里有墓,拾一捧土石便知道地下阴宅的朝代,这种本事确实是给盗墓头子专用的。

至于他这些本事的来历则完全没有记载,哪怕是野史也一样的没半点记载。

确定墓地位置之后,温韬站在半山,抬眼观气,仔细的琢磨了一会儿,他忽然傻眼了。

从风水局来看,这墓地的规模其实不大,估计墓室也就只有两三个,而且墓穴一不聚阳,二不聚阴,更不是什么难得的风水宝穴,这土财主怎么会把自己埋在这儿?

想了许久,温韬还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最后温韬也思索得有点不耐烦了。

前些日子自己才在乾陵吃过瘪,今儿又他吗得在土财主的墓里吃瘪,传出去我还混个蛋?

一不做二不休,气急之下,温韬连手下都没带,只身就从打好的盗门里钻了进去。

(盗门与盗洞相同,但规模较大,如普通人家的大门一半大小。)

半个时辰之后,温韬惊慌失措的从盗门里钻了出来,满头大汗的样子仿佛是受到了巨大的惊吓。

没等众人询问,温韬直接就叫人把盗门用土给填上了,此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直到几年后的诞辰,他醉酒之时跟几个门生聊起此事,无意中念叨出了一首诗。

“人着金衣长眠此,步停墓外切莫窥,时辰过半如隔世,墓中几要落轮回。”

听完这首诗,几个后生都是满脑子的雾水,但也没继续追问,只是其中一个后生口出豪言,说是学完温韬的本事之后就去把这墓给盗了,将里面的珍宝尽数献给温韬,作为他给师父的谢师礼。

当时温韬就是一愣,随即就一个大耳刮子抽了过去,差点没把这后生的牙给打掉。

见众人错愕不解,温韬只能叹了口气,模模糊糊的说了一句让众人更加错愕的话。

“墓中之物,非道可敌也,若以道敌之,如以卵投石。”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墓里的东西不是用道术就可以敌过的,如果用道术跟那东西为敌,无异于以卵投石。

以上的这些都是《湘密》一书中对金胄裹尸术的记载,从温韬事件之后,那就再无一次关于这邪术的记载,就像是失传了似的。

按理来说,墨清子的徒弟没死,而且也会金胄裹尸术,那么应该还有关于他徒弟的记载。

可无论是野史正史,还是《湘密》跟其他的典籍,关于他徒弟的记载全是一片空白。

书里只是写了有这么一个东西,但具体是什么样的邪术,是什么阴阳原理构成的,则一点记载都没。

原来我还以为这玩意儿是被历史洪流给冲走了,但现在我才发现.....这邪术根本就没有失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