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紫檀-第2/3页

加入书签
“颜色是黑里透红,质地坚硬细腻,纹理清新,断面那里手感柔滑,而且没有腐朽被虫柱过的痕迹,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是乌木。”这名学生抓了抓头,并不敢说得太死。

骆天赞道:“很不错了,基本的特征你都点了出来,坐下吧,乌木是制造高档家具的珍希材料,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镜面的光亮感,这一点这位同学若是加上,就更圆满了,有的乌木本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由于乌木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量越来越少,非常珍稀。”

骆天把这一块椅腿拿到讲台上:“这一块真的是乌木,这一点,我们要给刚才那位同学一点掌声,他利用对乌木的了解,清晰地辩认了出来。”

那学员获得骆天及其他学员的鼓励,激动得脸都红了起来,他一直以来对古代家具的木料很感兴趣,尤其是珍稀木料,今天还是第一次实地认材,就小获胜利,这让更坚定了他继续学习下去的**。

“我现在教给大家一个口诀,以后遇到乌木,可以按这个口诀来进行鉴定:身如炭黑,颜色有殊,遇水黑亮,涂油色驻,烧灰为黄,异于普木。轻重有异,能沉能浮,香味有否,皆有存数,树种有别,气味可无。千年碳化为阴沉,长年水下水沉木,皆是良材好树木,多年岁月灵性足。余下棺材板子叫阴木。”

大家对这个口诀的热情很高,有的没有记下的强烈要求骆天再说一次,看来是把这口诀当成宝了,骆天苦笑一下,鉴定不是光凭口诀就能得出结果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多积累,领会口诀中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这一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块是紫檀。”骆天又弯下腰来拿起一条木料来,这是从周伯斋的库房里拿出来的,那一批破碎的古家具,被骆天挑了一部分出来,用作示范教学。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印度的小叶紫檀,又称鸡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贵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级的。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紫檀为常绿亚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紫檀是一种稀有木材,亦称‘青龙木’。豆科,常绿大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蝶形花冠,黄色,圆锥花序。荚果扁圆形,周围有广翅。一般分为大叶檀、小叶檀两种。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简称‘紫檀’。紫檀密度较大,棕眼较小,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紫檀的生长期极其缓慢,每100年才长粗3厘米,**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

骆天说道:“明朝的时候,紫檀为皇家所重视,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吧?”

“知道!”果然,郑和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

“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下西洋,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这对中国庞大的统治集团来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于是明朝zhèng fu又派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

“截止到明末清初,率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沽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等西方人士比中国更重视紫檀木,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只可作小巧器物。据传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中国。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流传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困难,他们一般不收买整件器物,仅收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木框用以陈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