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迁徙

加入书签


    巫山。

    刘体纯和黄立前往攻打重庆,还留下了二十余条船。蒋尚膺、张公诲和郑国元带着几百兵回到建始,立刻分头行动,号召并帮助军民迁徙。

    在蒋尚膺等人看来,建始和施州发展潜力有限,且与土司矛盾较深。

    随着清廷占据天下已成定局,包括曾经亲明的容美、酉阳、石柱等土司都已归附,态度日渐恶劣,与明军时有冲突。

    与其如此,不如迁到川东或川西,发展空间很大,且比较稳定。同时,王戎旗所率领的军队,也能与各自的眷属团聚,有利于稳定军心。

    “这么快?”当蒋尚膺收到收复重庆的消息,表现出了超过党守素、塔天宝的讶异之色。

    张公诲嘿嘿笑着,在水盆里洗去满脸的尘灰,不紧不慢地擦干水,才坐下来。

    喝了口水,他缓缓说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清军主力在巫山被消灭,地方守卫空虚。再说,还有三太子坐镇指挥,重庆一鼓而下,很正常。”

    蒋尚膺看了张公诲一眼,很奇怪。最早见到三太子的好象是他吧,还促膝长谈过,这家伙怎么比自己还要信任三太子的能力?

    甩开思绪,蒋尚膺说道:“那咱们得加快速度,把这个好消息晓谕军民,再加上优惠政策。到了川东或川西,一人给他百十亩地?”

    张公诲颌首道:“这个办法好。但那里是四川,你是巡抚湖广郧襄、承德、荆辰、常沣等处地方吧?”

    “事急从权,本官会向三太子禀报。”蒋尚膺突然停住了,眨巴着眼睛,苦笑一声,说道:“这事儿,要向谁请示汇报,或是立下章程,还真是个问题。”

    张公诲也明白过来,不由得轻抚额头,苦笑不止。

    现在的各家明军,不仅没有一個统一的指挥机构,在行政上也是各自作主,没有一套固定且有权威的领导班子。

    虽然众人都认定黄立就是三太子,但人家现在是自称先生,向他请示汇报,没那个名义呀!

    好半晌,张公诲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先定五十亩吧,赋税呢,就按明初太祖所制,缴纳一成吧!一下子给得太多,恐怕让三太子难做。”

    明朝田赋的基础是两税制,每年农历八月的夏季税,秋收第二个月再征收秋粮税。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祖制,除了江南地区之外,全国其他地方农民的税负并不算重,大部分税率是预估总收成的5%至10%。

    江南地区之所以成为例外,是因为朱八八当年在争夺天下的时候,与盘踞江南的割据势力张士诚打得你死我活。

    后来张士诚被灭,朱元璋认为张士诚之所以能负隅顽抗,皆因得到江南百姓支持,因此便下令在江南地区征收高达20%的惩罚性税率。

    总体来说,明朝前期农民的税负压力不算大(江南地区除外),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但后来权贵阶层大量兼并土地,并以巧取豪夺的方式用贫地去换农民手中的良田,这就造成大量农民生活越来越艰苦。

    这些权贵阶层还不满足,利用特权来逃避向朝廷缴纳田赋,可谓是贪婪无度。

    朝廷入不敷出,只好通过其他名目来增收。而这些额外增加的赋税又全摊到了农民身上,导致明朝后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蒋尚膺听从了张公诲的建议,说道:“施恩于天下,可致必胜。相信三太子,肯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那就以三太子的名义晓谕军民。”张公诲突然有些坏坏地笑了起来,“蒋公以为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